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2022-05-07 22:24: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什么》,欢迎阅读!
取向,目的,价值,什么,教育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美术学师范1602 苗佳伟

教育目的是对人才培养规格总的设计和要求。教育目的是教育实践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它是教育价值观的集中表现,也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因此,研究教育目的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我这一段的学习过程中,我有很多的困惑,也进行了很多的思考,但是弊端显露无疑,那就是所接触的书籍少之甚少,所能够了解的知识少之甚少,这也就导致了能够思考的东西少之甚少。不得已只能翻阅书籍,努力的汲取他人的养分,争取能够从前人身上学到找到了解到对自身有用的东西,这样才能够思考。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精英教育是一种过多强调社会本位论,过分强调社会发展而忽略自身的发展。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指出在制定教育的时以社会为出发点;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即先培养人,人从属于社会时为社会服务。个人本位主张教育目的应以发展个性和提升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依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强调个人自由权利的至高无上,将人视为万物的尺度,提倡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发展人的理性和个性,使人成为真正的人。“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评教育的价值也应当以其对个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历史上,个人本位论主要反映在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中,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思想家卢梭,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德国哲学家康德,美国心理学家马斯诺等。如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反对教育为封建社会培养“应声虫”和“奴隶”的做法,主张教育目的在于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培养“自然人”。裴斯泰洛奇认为,教育目的在于依照自然法则全面的,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康德也提出使每个人都得到他所能达到的充分完善,这是教育的目的。

个体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从而个体的价值取向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然而,社会是许多个体的集合,是由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一个整体,由于人员的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的价值观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取向受整个社会价值观的统摄和引领,随着价值观的不断变化而变化。 在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过程中, 我们要兼收并蓄 ,兴利除弊 ,一方面要挖掘、继承、弘扬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因子,另一方面,也要与时俱进,结合当代社会的特性和需求,构建既继承和保留东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精髓又汲取西方价值观念的有益成分的价值观念。


价值取向与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的论争无非在于人的价值与社会需要孰重孰轻,何者更具有优先性的问题,但问题的本质并非在此。教育的目的――受教育者被期望的理想状态,即人类之存在的最佳状态,应以合乎自然规律的事实为标准。人类要与万物生灵亲和地共存,要探寻宇宙自然包括人自身之真理,这些我们存在之必要条件与追求,更是价值取向的终极所在。无论何种社会结构,无论何时代的人类首要关心的问题,并也应以此作为一切行为之最终目的,教育自然为此目的担负着责无旁贷的责任。由此看来,人本位论之个人价值的实现,无非是对自然真理与艺术的探求,无非是为其他个体的成长与幸福作的主动努力;而社会本位论的目光也无须再停留于要求个体之被动服从之上,变之以从社会责任的思维方式,是对术语涵义的新的界定。

教育目的之价值取向并非直接意义上的价值取向。人本位论者与社会本位论者绝非愚蠢到忽视对方的程度,也绝非目光短浅而未见人类存在的终极任务与追求,而是他们已经在讨论目的的实现形式。目的的实现与目的本身具有等同的地位并合于一体,正如理论与实践之合为一体一样浅显。但此时我们对教育的之价值取向或实现所作的讨论之所以有意义,在于我们对之了解的还不够。如果我们每一位先生、女士都成为或即将成为理想的自我实现者,并以和谐的方式组成社会群体,那么我们对此所做的任何讨论都如同分析加减法则一样多余。教育目的之价值取向与实现的讨论将有助于我们认识教育的真相及缺憾所在。

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程和目的是完全相同的的东西。如要在教育之外另立一个任何目的,例如给他一个目标和标准,便会剥夺教育过程的中的许多意义,并导致我们在处理儿童问题时依赖虚构和外在的刺激。”

我们主张教育就是使自己成为他人,自己塑造他自己。“教育中每个人都是特殊的,他们都有自己特殊的发展要求,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特殊的人和完善其特殊的生活而非将其培养为某种规格的人”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他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4060848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1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