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的文化散文赏析

2022-04-26 08:07: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余秋雨的文化散文赏析》,欢迎阅读!
余秋雨,赏析,散文,文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赏析

作者:刘若旭

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3

摘要: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文学界就兴起了一股散文热。散文曾经一度成为广大文人青睐的写作体裁。三毛、余秋雨、贾平凹、王安忆等独创了属于自己的散文风格,使散文逐渐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本文首先对余秋雨文化散文产生的背景进行分析,并对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做了赏析。

关键词:余秋雨;文化散文;赏析 前言: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创作完成,其对于我国文坛的影响是巨大的。很快,余秋雨也成为大家关注的文化名人。余秋雨的散文出现,是对平庸和苍白的时代的挑战。曾经有人这样形容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所带来的影响:文化苦旅是一条河系,在星光灿烂的中国散文的天空里。其中的每一颗星星都散发着一种魅力非凡的深不可测的光晕可以这么说,余秋雨被为上个世纪大师级的散文作家是一点为不为过的。虽然后人对余秋雨的散文有褒有贬,但是其散文所散发出来的魅力和其文化底蕴是值得我们深度解读的。 1.余秋雨文化散文产生的背景分析

我国新时期散文创作取得了较大的突破,这也就表明我国新时期中国文学出现了新的转型。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散文侧重于艺术特质,到了八十年代,散文逐渐倾向于寻找主体性或者记录个人生活,但是对文化历史的思考往往不深刻。在这个时期,余秋雨通过创作独特的散文,找到了一种知识分子焦灼的消解方式。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现了观念的革新,人们开始对思索的路径进行转变。在重新对思想进行定位之后,人们开始对生存状况进行考虑。正是因为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知识分子的价值得到重新确立。广大文人通过寄情于山水,创作一篇又一篇经典文化散文。

在改革开放的十几年后,人们对于阅读的多样性产生了需求。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越来越追求阅读需求和方式的多样化。当时,过去不太受欢迎的作家比如周作人和张爱玲的散文逐渐受到了人们的追捧。这些作家创作的世俗化的作品符合人们世俗化的方式,使人们重新发现了文化的兴奋点。直到今天,他们的作品还是被无数的读者所欣赏。但是,人们企盼出现新的散文大家,在这种文化期盼之下,余秋雨的散文带给人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余秋雨作品集《山居笔记》《文化苦旅》《霜冷长河》《行者无疆》《借我一生》等给世俗社会带来了新的活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44fe8e4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6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