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蒹葭》有感

2022-04-30 20:06: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蒹葭》有感》,欢迎阅读!
有感

读《蒹葭》有感550



读《蒹葭》有感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是周代秦国的一首民间诗歌。初读这首诗,便被诗中那种淡淡的清新的惆怅所打动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曾说“《诗经蒹葭》最得风人深致。”这句应算是对《蒹葭》的最高评价了。

这首诗历来被人们当作爱情诗来解读,但我以为,它不仅仅是一首爱情诗。从思想内容看,这首诗确实叙写了一位热恋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表现了追寻者急切、焦盼和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失望心情。从中我们的确可以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爱情的执着追求,但诗中的“伊人”仔细品来,又不仅仅指心上人,它若隐若现,它影影绰绰,它可望而不可及,似乎更像极了我们心中一种唯美的向往。这种向往虽然看起来渺远迷茫,但却充满着强烈的诱惑和激励,它引领着我们每一个人为之“上下求索”,即便求索的过程“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但我们宁可“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如此往复,历尽磨折与艰辛却不改初衷。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为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首诗中第一


小节里,一开始就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描绘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画面:深秋的早晨,河边的苍苍芦苇沾满了重重霜露,烘托了气氛,也在一开始就给全诗定下了一种凄清苍凉的基调,同时,它又是主人公凄切悲凉心境的自然流露。

后面小节中的前两句写景作用相同,但在景物的描写上更细腻,并与第一小节的两句形成了时间上的有序推移,也逐层强化了主人公失落惆怅的情绪以及不懈追求的执着与坚定。

每次吟诵“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这几句时,总有一种凄然心动的感觉,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心投入到那样凄清而唯美的情境中去。难怪古人王恺运评说《蒹葭》时总说:“写情入物,而苍凉凄动,如洞庭秋风之句。(指屈原《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当称千古伤心之祖。”也难怪很多文人诗客后来写就凄清之景时总喜从这两句中生发,现在想来,后代诗人有许多经典诗句皆缘于此处,原来并非没有道理。

再读诗句,深切感受萧瑟凄凉的情景中我们主人公的执着追寻。前方道路虽然坎坷、漫长、弯曲、险阻,但愈是艰难,就愈是衬托出主人公与心上人欢会的甜蜜与美好,也愈能激发出主人公追求美好向往的坚定信念。怀抱这份信


念,艰难跋涉、矢志不渝。

路漫漫其修远兮,每一个心中有着唯美意念的人都将会上下而求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474848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1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