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简介

2022-08-17 19:05: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杜甫简介》,欢迎阅读!
杜甫,简介

杜甫自公元746年进长安以后,就没有得到实质的官做,没有任何的经济来源,科考落榜(实际是李林甫“野无遗贤”造成,当年科考无一人中榜)。杜甫在长安全部靠郑虔(大唐三绝)帮助,后来还有严武、王维、高适、苏源明、岑参等人接济。杜甫在长安虽说也是出入豪门,但是得不到真心朋友的帮助和引荐,写《三大礼赋》献给唐玄宗,唐玄宗才给了杜甫甲胄参军一职,就是一个看守兵器库的小官。杜甫看不上这个小官的位子,再加上看管兵器库的小兵偷兵器卖,杜甫整日喝酒烂醉搞的旗帜上满是污秽,时常被上司批评,杜甫辞官回家,专心写诗。

长安遭遇百年不遇的苦雨,下雨下了三个月,院子里都有小鱼游泳了。杜甫靠领太仓米活着,一家人苦熬不了,只好去了奉先。杜甫改授胄曹参军。冬夜回家,冻的杜甫要死,杜甫写了《丽人行》讽刺杨贵妃姐妹,又写了《投赠哥舒翰二十韵》,最著名的是《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回到家中,杜甫的儿子饿死。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带领一家人逃难到陕西富县,在此杜甫被抓回长安。杜甫一人被困长安靠旧友接济生存。在朋友的帮助下,凤翔投奔肃宗。肃宗见逃亡而来的破衣烂衫的杜甫忠心可嘉,授予杜甫左拾遗,做谏官。做谏官不久,杜甫卷入案件,被关进监狱,好在审理杜甫案件的是颜真卿等正直的官员,杜甫才无罪释放。肃宗看不上杜甫,让杜甫回家探亲,他才回富县好几年没有消息的杜甫突然出现在一家人面前,悲喜交加。杜甫安顿了家小,回到河南首阳山下的老家窑洞,家族中兄弟姐妹都逃走了,剩下一个弟弟的小妾最近也跑了,就剩下一条狗趴在小妾的床下,饿得不能动弹。杜甫住了几日,回到富县,安禄山的官兵打进了富县,杜甫领着一家人继续逃亡,来到秦州找到逃难到此的赞公,赞公想留住杜甫在此躲避战乱。杜甫看后地形说不可靠,每有战争,此地都遭到洗劫。在杜甫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白水的县尉 来信诚挚邀请杜甫一家去白水。杜甫一家到了白水,县尉并没有见杜甫,仅仅是写信诓杜甫的诗文罢了。县尉碍于面子,给杜甫一家在山野盖了一个草房。杜甫此时写了《三吏》、《三别》、《兵车行》等著名诗篇,杜甫摒弃了旧有的诗文主题,走向人民。冬天,一家人在雪地里捡拾橡子果吃,回到家里,草屋也被大雪压塌。杜甫绝望地领着一家人,挤进流亡大军中,路上小女儿饿得直咬杜甫的肩膀,路上尸体遍野,到了成都的时候,一行20多家百口人,几乎就剩下3家,杜甫一家幸免遇难。在成都得到高适和严武的接济,盖了草堂,这是杜甫一生最快意的时候。杜甫到成都不久,云南少数民族攻打成都,严武被派来镇压。严武向肃宗请求,赐给杜甫绯鱼袋,做工部检校侍郎,简称杜工部。杜甫因为和严武是朋友,看不上严武的属下,怕给严武带来麻烦,不久就辞官回到草堂。八月风高,将杜甫的草堂吹毁,杜甫一家人在雨水中渡过一夜。高适和严武派兵修葺了草堂。高适去世,严武也不久去世了,杜甫失去了依靠,一家人顺水到了夔门,在夔门杜甫得到当地人的照顾,得到四十亩官地,种植花草和果树。思乡之情念念不忘,再加上杜甫老病复发,哮喘不断,饮酒逞能骑马摔伤,病情不断加重。郭子仪收复了大唐江山,杜甫闻讯带领家人返乡,恰逢遇见逃难的李龟年,有了“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在李龟年的嘴里知道李白已经去世,杜甫悲伤不已。李龟年接济了杜甫一些银两,杜甫继续往家乡走,赶上了百年不遇的大雨和洪水,被困在江中,寒冷之中,杜甫一家五日没有吃东西,当地一个官员闻讯,送来牛肉和酒,暴食后,杜甫旧病复发,病死江中。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这是后世给予他的评价。然而,在他活着的时候,生活是非常悲惨的。他一生要致君尧舜,渴望报效国家,建功立业,但是他最大的职务,也不过是个左拾遗,距离他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有很大的差距。

而且因为杜甫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不愿意和官场上的人同流合污,这也使得他这么小的职位也没有能够保住,接连被贬。不过,在诗坛当中和杜甫唱和的诗人们还是有不少,岑参、高适李白等等,都和杜甫打过交道。但是这其中对于杜甫帮助最大的,乃是一个名叫严武的诗人。

杜甫曾经为他写过一首诗,而且在这首古诗当中表达了杜甫对于他的感激之情。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当中,杜甫曾经作为严武的幕僚,但是两人之间建立深厚的友谊。

这首古诗如下: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这首古诗的题目就是《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写于杜甫送别严武入京之时。虽然杜甫比严武要年长不少,但是两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严武本人有文采武略,而且在性情上和杜甫很是相投。知道杜甫生活过的艰难,也曾经多次在生活上给予接济。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这是一首送别古诗,这两句就是表达的送别之意。远送你到这里就要分别了,你看到远处的青山独自惆怅,更增加了几分离别愁绪。这两句点题,可谓开门见山,也奠定了这首古诗的基本情感基调。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这是作者的抒情之词,这次你离开再相聚不知道又是什么时候,昨天晚上的时候我们还在月色下一同行走。这两句写的是两人友谊的一些细节,表现两人的情深义重,而且,在以往杜甫的作品当中,也很少有谈到相关友谊之深的诗歌。再加上两人之间的关系,杜甫长期为严武的幕僚,而严武也多次救济杜甫,可以看出严武在杜甫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这两句诗作者对于严武的恭维之词,也说明了严武的职位之重要,而且,对于杜甫来说,像严武如此知遇之深身且品级不低的官员将来恐怕很难再遇到,所以在离愁当中又增添了一份担忧。担心严武离开以后,他自己或许也无法在受到现有的待遇了。

这两句从侧面讴歌了严武的历史功绩,于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出守外郡或入处朝廷,都荣居高位,而在此离别的时候,这里的人们都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其中更有杜甫自身的留恋之情。也就自然而然的引出来最后两句,“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送走你以后我我就独自回到江村,寂寞的度过以后的岁月。杜甫对于严武的感激和深挚的友谊,由此我们也都可以看的出来。

杜甫的一生,曾经和很多人交游,但是严武对他的帮助和影响是最大的。惜严武只活了39岁,他比杜甫小14岁,但是却比杜甫早去世五年。杜甫最后的漂泊岁月,就是在严武死去以后才开始的,最后病饿而死在一艘破船当中。如果严武没有去世那么早,或许杜甫的晚年生活也不会如此凄凉。






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11]

广德二年(764年)春,严武再镇蜀,杜甫才又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将近两年。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不久杜甫又辞了职。这五、六年间,杜甫寄人篱下,生活依然很苦,他说:“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狂夫》)“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东门。他用一些生活细节来表现自己生活的困苦,他说他的孩子那种还没有懂事的孩子不知道对父亲很尊重,不知夫子礼,饿了的时候不管是不是爸爸,是不是要遵循父子之礼,饿了就吵着要饭吃,在东门外号哭,到了秋风暴雨之中,杜甫的茅屋破败,饥儿老妻,彻夜难眠,他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广德三年(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离开了成都。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4c35b5e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3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