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驹怀》作文

2022-11-02 05:15: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张伯驹怀》作文》,欢迎阅读!
作文,张伯驹

《张伯驹》作文



篇一:

张伯驹,是其中一个我钦佩的人。

张伯驹,翩翩公子,本是满足个人情致收藏字画,得知大批文物流失民间,继而被倒卖到国外。他豪掷千金,万贯家财尽数挥去,陆续收得李白真迹、杜牧手卷、黄庭坚书法等十多卷珍品。他说:如果流失海外,必成千古之恨。”

1941年,上海一场轰动一时的绑架案,差点令张伯驹丢掉了性命。绑匪要求交出200万,妻子潘素束手无策:一时哪里拿得出那么多钱,看来只能卖字画了。多方斡旋后,潘素终于跟张伯驹见上一面,他已瘦得没了人形,却对潘素说:宁死魔窟,也不得变卖! 你救不救我,都不要紧,我珍藏的那批字画,就是我死了,你也要替我保护好!

1956年,他将平生所藏,尽数捐献国家,他知道这是文物永恒的唯一方式。学界有称:张伯驹一个人的捐赠,就撑起了故宫顶级书画半壁江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时至今日,这些捐赠依然是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晚年之时,看着《百花图》,张伯驹说:我终生以书画为伴,到了晚年,身边就只有这么一件珍品,每天看看它,精神也会好些。"都言张伯驹痴,痴山水,痴字画,对文物极致痴迷,所以一生只做了一事。终于,一己之力,这些本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深深扎根在了这片土地。



篇二:

张伯驹先生是著名的收藏家、诗词家、书画家和戏剧家,笔者对其“高山仰止”久矣!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他主持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时,我尚是学生,虽然也忝列他的社员,但总无胆量到府上聆教。到了1980年,我已是一家通讯社的外宣记者,当时香港《镜报》为纪念创刊4周年,拟请内地著名书画家挥毫祝贺,画家我请的是王森然先生,书家我请的就是张伯驹先生。也因此,我们开始熟悉了,而且成了“忘年交”。

直到他1982年逝世之前,有两年的光景,几乎每周我都要去一-趟他的北京后海住所。偶尔不在,他还要打电话问询在忙什么。我们几乎无话不谈,一次聊得高兴了,他用我的名字


撰写了一副嵌字联:“大魁丹桂悬金榜,彪焕珠帘卷玉钩”送我。他的夫人潘素是著名的画,还特意用家藏的宣纸为我画了--幅青绿山水。.

张伯驹先生逝世20年了,现在,就记忆所及,拉杂写来,作为对他的怀念。

篇三:

我知道张伯驹先生,尽然是在读过黄永玉先生的《比我老的老头》—书后,真是寡闻了。 《比我老的老头》一书里,黄永玉写了很多老学者老文人,随便一篇读来都觉是榜样,是明灯。其中《大家张伯驹先生印象》一文最是简短有味。文前并附先生亲自画的一幅张伯驹先生的小像。牛皮色底的纸上,一个着黑袍,戴墨帽的老人。伸着脖子,半躬着腰身:二副龙钟之态。卷着袖筒,拎一个小包,欲行不行。清婴一张脸上,勾勾绕绕出的阔耳,长颚,峰鼻,细眼,朦朦胧胧,却暗释沧桑,还流涌着一股子孤倔与淡然,叫人看过就不能忘,并对此人一下子就兴味鞫郁起来。

于是乎,赶忙百度里搜了搜其其它的照影。伯驹先生好像很喜欢猫。有一张年轻时抱猫的照片,一看,果然美男子。高额,峰鼻,一脸清俊小秀才样儿,一袭黑衫怀抱一只黑猫,不见笑,还略有些羞涩表情。还有一张老年时抱猫的照片,也是一袭黑袍抱一只白猫,华发半顶,峰鼻上架柄眼镜,微笑将双唇开成一个黑洞,一副和软温善的样子。

这之后,我又在网上速递了两本伯驹先生的书。不看还好,一看,就仍不住想落笔写写先生,方觉才能了了对先生的一份景仰与敬重之心。



篇四:

伯驹先生从小生在富贵之家,并接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据闻,他看的书多得难以胜数,一部《古文观止》可以倒背如流。三千多卷的《二十四史》,20多岁时,便已读完了两遍。354卷的《资治通鉴》他可以从头讲到尾,如数家珍。唐诗宋词,能脱口而出的便有一两千首。由于他的天资与钻研,在古体诗词上颇有成就,并有关于古体诗词、音韵、戏曲的多种论著。一代大家周汝昌先生就曾说,“张伯驹先生的词,风致高而不俗,气味醇而不薄。”说,“中国词史,当以李后主为首,而以先生为殿。"

我不太懂得词,也不知周汝昌先生的评说是否中肯,这里只摘录先生一二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4e9c42224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b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