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2023-02-13 13:04: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欢迎阅读!
美术史,名词解释,中国

名词解释

1 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

2 画像砖: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3 “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是说“画圣”吴道之创造出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物象的分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三国两晋曹不兴所画人物其特点画衣纹稠叠即衣纹稠叠如贴在身上一样. 4 金文:铸或刻在殷、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铭文.

5 南宋四家: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开创了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他们四人被称为.

6 三远:郭熙的山水画论透视原则和空间处理的重要法则即深、高、平. 8 饕餮纹:也称兽面纹,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9 骨法用笔:通过用笔捉取人物的骨象法则,进而揭示他的风神韵度.

10《人物龙凤帛画》:此画于1949年在湖南陈家大山楚墓中发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之一.这副画高28厘米、宽20厘米,图中画一细腰女子,身穿宽袖长衣,头后挽这一个垂髻,衣服和冠都有装饰物.妇人两手向前伸出弯曲向上,作合掌状,左侧而立,女子左上方画有一展翅扬尾的凤鸟和一仅现一足的龙.

11舞蹈纹彩陶盆:青海大通出土以极强烈的绘画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举世公认的原始时代最有代表的艺术作品,仰韶文化,陶盆内壁口沿下绘出每组五人的三组人物,他们手拉手随着原始乐器的节拍,侧着头,着腿,步调一致地跳舞,如同将野兽赶入圈内,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欢快的气氛,生动地再现了涉猎舞蹈的场面. 12海派:上海画派的主要画家任熊、任薰、任颐、虚谷、等人,他们既学习传统,而又不拘于传统,有所革新. 13兰亭序:著名的行书帖.为东晋王羲之在兰亭引酒赋诗写序.内容反映了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和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

14千里江山图:宋代画家王希孟的作品.绢本大青绿设色,51.5厘米1191.5厘米.画家在近12米的整绢上以半年的时间、惊人的毅力,非凡的气魄和高超的技法,描绘了祖国雄伟壮丽、气象万千的锦绣河山.

15.画像石:是指砌在建筑上的雕饰图象的砖石。主要流行于东汉时代,多砌筑于墓室,少数也用于装饰地面上的石碑,石阙,石祠堂。画像石有阴线刻,阳刻减地,高浮雕等形式,也有的画像石运用多种技法雕刻。画像石虽属雕刻,但在造型,构图等方面都带有很强的绘画性。画像石主要发现于山东西部和南部,江苏北部,四川西部的岷江地区,河南南阳地区,陕西北部和山西西北部。所雕刻的画像题材内容与墓室壁画大体相同,但因地区不同而有鲜明的地方风格。

16..文人画指封建时代文人士大夫创作的的,鲜明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审美趣味的绘画。古代文人从事于绘画的历史甚早,但文人画作为艺术潮流则形成于北宋熙宁,元丰之际,活跃于封建社会后期,并在美术发展史上占有显著地位。

17. 仕女画: 中国古代人物画之一种。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代表画家又张萱、周昉等。民间木板年画中的“美女画”亦称“仕女画”

18. 马踏匈奴: 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

19.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黄筌、徐熙皆为五代花鸟画家中的代表人物。黄筌为西蜀画院画家,多写蜀宫御苑中的奇花异鸟。极为工整细致、富丽堂皇。其子黄居寀承父业,亦善花鸟。北宋年间的画院画家多以黄氏父子艳丽、细巧、富贵的画风为尚。


徐熙为南唐逸士。多画江湖汀花野竹,水鸟渊鱼。作画以墨线为主,赋色为辅,大别于黄筌的设色浓重的没骨画法。

中国花鸟画自五代以降,无不首推徐、黄二派。所谓“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20.“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曹仲达本中亚曹国人,后入北齐,能画梵像,影响至于胜唐,后世称“曹家样”,又被称为“曹衣出水”即人物衣服紧窄,有如刚从水中出来一样。这种风格特征主要是受印度笈多王朝马土腊式佛像艺术影响所致。 吴道子是盛唐人物画的代表人物,有“画圣”之称。主要从事释道人物画的描绘。吴道子独具一格的释道人物画,时称“吴家样”。其特征经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概括为“吴之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的“吴带当风”与前世曹仲达的“曹衣出水”作为两种不同的风格想提并论,影响深远。

21. 昭陵六骏: 唐太宗陵墓前浮雕。刻划李世民征战时先后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即: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作品具有强烈的体积感。 22. 帛画: 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绘画。其表现主题是引魂升天。人物造型带有风俗画性质,线描规整劲利,色彩绚烂谐调,具有装饰风味。代表有战国楚墓的《人物龙凤帛画》、长安马王堆汉墓帛画等。

23. 唐三彩: 中国唐代多彩铅质釉陶产品的概称。流行于盛唐武则天至中唐开元、天宝时期。三彩釉以白、黄、绿三种釉色为主,也有少量蓝釉或黑釉。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24. 浙派: 明代山水画流派之一。明初至武宗嘉靖时最为盛行。该派承继南宋院体,取法于李唐、马远、夏圭,多作斧劈皴,行笔有顿挫,形成水墨苍劲一体。代表画家有戴进、吴伟等。

25. 青铜器: 发端于黄河流域,是红铜加锡的合金。分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等四大类。其中礼器是统治阶段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其品种有鼎、豆、尊、盘、钟等。

26. 瓦当: 覆于屋顶檐际的一种瓦件。通指半规或圆形之瓦头。始见于周代,秦汉已趋流行。常见瓦当大多与简瓦连制一起,其瓦背断面作半筒状,上有各种动、植物或文字、云纹等图案纹饰。既有实用的功能,也富于装饰美。

27. 米氏云山: 宋代山水画派之一。又称“米家山水”。米芾所创,其子米友仁加以继承和发展。描绘云烟掩映的江南山川景色。采用泼墨法,参以积墨和泼墨,又常用焦墨提神,其精妙在于见笔见墨,属水墨大写意画法,自称“墨戏”。对水墨山水发展影响很大。

28.解衣盘礴: 中国画术语。语出《庄子·田子方》。解衣,即袒胸露臂;盘礴,即随便席地盘坐。意欲全神贯注于绘画。

29. 界画: 中国画门类之一。作画时使用界尺,故名。多用于表现楼台殿阁。其特点是工整细致,疏密相间,立体感强。代表画家又李思训、郭忠恕等。

30. 景泰蓝: 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流行于明景泰年间。因以蓝釉最为出色,故名。集我国青铜器、陶瓷、金银错、织绣工艺之长,独树一帜。其重要工序是掐丝和点蓝。产品具有浑厚庄重、金碧辉煌、富丽华贵艺术风格。是化洋中的一种创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515ab8f2d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a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