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

2022-05-18 13:56: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金融学》,欢迎阅读!
金融学

一、

1. 同业拆借市场有哪些特点?

答:1)对进入市场的主体即进行资金融通的双方都有严格的限制,即必须都是金融机构或中央银行指定的某类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包括工商企业、政府部门等。2)融资期限较短。最初多为一日或几日的资金临时调剂,是为了解决头寸临时不足或头寸临时多余所进行的资金融通。3)交易额较大,而且一般不需要担保或抵押,完全是一种信用资金借贷式交易。双方都以自己的信用担保,都严格遵守交易协议。4)利率由供求双方议定,可以随行就市。同业拆借市场上的利率可由双方协商,讨价还价,最后议价成交。同业拆借市场上的利率,是一种市场利率,或者说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利率,能够充分灵敏地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的状况及变化。 2. 什么是通货膨胀?判定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答:通货膨胀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通货膨胀的测定指标主要包括: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3. 简述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的意义和不足之处。 答:意义:1)强调了金融体制和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在经济和金融理论中第一次把金融业和经济发展密切的结合起来,克服了传统经济发展理论对金融部门的忽视;2)在货币和金融理论方面,该理论批判了传统的经济理论。还提出财政、外贸政策配套改革的一些建议,要求减少人为干预,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3)剖析了依赖外资和外援的危害性,指出过多的外资和外援反而会削弱本国的经济基础,加剧对本国金融的抑制和扭曲;4该理论反对把经济发展看做是“生产力均等的同质资本的积累”其暗含的意义是,发展中国家应多注意中小企业的改造和提高,而不能只重视现代大企业。

不足:很多国家实施了金融体制改革以后,国内的金融形势却变得更加糟糕,银行不良资产继续增加,许多公司和银行纷纷倒闭。因此解除不合理的管制或过度干预是必要的,但过分强调金融自由化、完全自由放任则是行不通的。要改变经济发展落后的局面,仅解决金融问题、强调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 4. 简述金融监管目标、原则和内容

答:目标:分为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一般目标是促成建立和维护一个稳定、健全和高效的金融体系,保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健康的发展,从而保护金融活动各方特别是存款人的利益,推动经济和金融的发展。虽然各国情况不同,但监管目标具有一致性,具体目标通常称为三大目标体系:第一,维护金融业的安全与稳定;第二,保护公众利益;第三,维持金融业的运作秩序和公平竞争。 原则:1)监管主体的独立性原则(2)依法监管原则(3“内控”与“外控”相结合的原则(4)稳健运行与风险预防原则(5)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

内容:(1)市场准人的监管。所有国家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管都是从市场准入开始.(2)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管。金融机构经批准开业后,监管当局要对金融机构的运作过程进行有效监管,便更好地实现监管目标的要求。(3)市场退出的监管。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分为主动退出和被动退出,无论那种退出,监管当局都要对退出过程进行监管,保持其退出过程的合理性与平稳性。 5. 何谓货币制度?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1)规定货币材料;2)规定货币单位,包括货币单位的名称和值;3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包括主币和辅币;4对货币的法定支付偿还能力进行规定,包括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5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6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 6. 简述法定存款准备率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答: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优点包括: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通过决定或改变货币乘数来影响货币供给,即使准备金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2)即使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其缺点:1)由于准备金率调整的效果较强烈,其调整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心理预期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不宜作为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的日常性工具,这致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2)存款准备金对各类金融机构和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货币政策实现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7. 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原则有哪些?

答:不以盈利为目标;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维护金融和经济稳定;保持资产的流动性,以备商业银行和政府之需,需要时,过多发行货币会破坏正常的货币、信用秩序;保持业务的公开性,影响公众,以便形成合理预期,增强货币政策效应使其活动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8. 简述基础货币及主要投放渠道

答:基础货币是指流通领域中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的总和。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但是基础货币是由中央银行资产业务投放出去的。所以基础货币投放的渠道包括:1)国外资产业务投放基础货币。国外资产由外汇、黄金和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资产组成。其中外汇和黄金是央行用基础货币收购来的。2)通过对政府债权投放基础货币。对政府债权表。现为中央银行持有政府债券或直接贷款。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政府债券或提供直接贷款投放出基础货币。3)通过对金融机构债权投放基础货币。对金融机构债权包括办理再贴现或发放再贷款,直接增加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负债方的基础货币就会相应增加,并必将导致存款货币的多倍扩张。 9. 简述协议市场的交易对象和特点

答:回购协议市场交易对象:回购交易是以签订协议形式进行的,但协议的标的物却是有价证券;回购协议的期限从1日到数月不等,期限只有1天的称为隔夜回购,1天以上的统称为期限回购。我国回购协议市场上的交易对象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可用于在回购协议市场进行交易的政府债券、中央银行债券及金融债券。交易特点:1)流动性强;2)安全性高;3)收益稳定且超过银行存款收益;4)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利用回购协议融入的资金不属于负债业务,不用缴纳存款准备金。 10. 单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的经济影响 答:1)国际收支逆差对经济的影响:在开放经济下,一国国际收支逆差对其内外经济都会产生重要影响。首先,会对本币造成强大的贬值压力;其次,如果一国政府为保证其货币汇率稳定而动用国际储备调节国际收支,则这又将导致对内货币供给的减少及国内经济的萎缩,从而最终导致国内生产的下降和失业率的提高。同时,国内经济的紧缩会导致资本的大量流出,进一步加剧本国资金的稀缺性,进而促进利率上升、投资下降,导致对商品市场的需求进一步下降。最后,以国际储备来弥补长期性的逆差,将导致一国对外资产的持续减少,有损国家信用。2)国际收支顺差对经济的影响:首先,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会使本币产生巨大的升值压力,引起短期资本流入大量增加,冲击外汇市场,造成汇率波动,而汇率波动又强化了外汇投机,进一步加剧外汇市场的动荡。其次,国际收支的顺差将使得一国货币当局在积累大量的国际储备的同时被迫扩大货币供给量,这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最后,从贸易伙伴国的角度考虑,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盈余时,其贸易伙伴国相应的就是国际收支赤字国,这容易引起国际经济交往中的贸易摩擦和冲突,从而导致国际交易成本的上升。 11. 为金融监管,其必要性何在

答: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与金融管理的复合称谓.金融监督是指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实施全面的,经常性的检查和督促.金融管理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行的领导,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动.其必要性在于既是市场运作的内在要求,又是由金融业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从金融业本身的特殊性看,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金融业的特殊性.1.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2.金融业的内在风险.3.金融业的公共性.4.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公平竞争,提高金融效率. 12. 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有什么特点 答: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有三个特点:1)现实经济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 现金体现着中央银行对持有者的负债,银行存款体现着存款货币银行对存款人的负债,这些货币无不体现着信用关系。 2)现实中的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入到流通中去的。无论是现金还是存款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存款的存取、黄金外汇的买卖、 有价证券的买卖、银行贷款的发放等金融业务进入到流通中去的,这与金属货币通过自由铸造进入流通已有本质区别。3)国家对信用货币的管理调控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纯粹的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货币都是银行的债务凭证,没有实质价值;而信用货币又都是通过金融机构业务活动进入流通的,不具有自发调节机制。 13. 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为什么要统筹考虑三个基本原则

答: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简称“三性原则”。三个原则是相互统一的,又有一定的矛盾。如果没有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也就不能最终实现;流动性越强,风险越小、安全性也越高。但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存在一定的矛盾。一般而言,流动性强、安全性高的资产其盈利性较低,而盈利性较强的资产其流动性较弱、风险较大、安全性较差。由于三个原则之间的矛盾,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必须统筹考虑三者关系,综合权衡利弊,不能偏废其一。 14. 简述金融全球化对一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答:1)金融全球化会削弱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这是金融全球化的消极作用。2)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一国经济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国家货币政策在执行中出现有效性降低的情况。3)同时,国际游资也会因一国利率提高而大量涌进该国,从而使该国紧缩通货的效力受到削弱。 15. 长期国际资本流动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有什么区别

答:长期国际资本流动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本的跨国流动。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是指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资本跨国流动。 两者的区别主要有:投资目的不同;投资期限与稳定性不同;一国货币供应量影响不同;对汇率和利率的影响不同。 16.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答:1)消费者信用控制。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3)不动产信用控制。4)优惠利率。5)预缴进口保证金。 17. 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货币均衡的实现除了利率机制发挥作用外,还有以下影响因素:1)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必须具有足够并且有效的调控手段。2)国家财政收支要保持基本平衡。3)生产部门结构要基本合理。4)国际收支必须保持基本平衡。 18. 简述国际储备的含义和作用

答:国际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可用于干预外汇市场,平衡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一国国际储备主要包括:黄金储备、外汇储备、特别提款权和在IMF的储备头寸。国际储备的作用:1削减国际收支困难;2)维持本币汇率稳定;3)充当对外举债的信用保证。


19. 简述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的特征 答:1)货币化程度低下。2)金融体系呈二元结构,即现代化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3)金融市场落后。4)政府对金融实行过渡干预。 20. 通货膨胀主要有哪些类型P368-370

答:通货膨胀主要有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其他原因等类型。 21. 试述通货膨胀形成的理论原因并结合国情论述我国通货膨胀形成的特点P367

答:从本质上看,通货膨胀是货币供大于求的一种失衡状况。各国不同时期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多种多样,但最直接的原因却只有一个,就是货币供应过多。常见的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主要有:需求拉上、成本推动、结构因素以及供给不足、预期不当、体制制约等。通过各次通货膨胀的发生和治理过程可以看出,我国通货膨胀形成有以下几个特点:短期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运行在总体上是有计划的,因此每当出现通货膨胀,国家都会立即采取措施,使通货膨胀得以制止;非政策性,改革开放以后通货膨胀的原因比较复杂,即有体制转轨方面的原因,也有个别决策失误方面的原因,但都不是国家有意采取通货膨胀政策造成的。此外,改革开放前后的通货膨胀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在改革开放前的30年中,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以商品凭票证供应、限量供应的办法来解决短缺问题,所以通货膨胀主要为隐蔽型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真实程度比物价上涨率所反映的程序要严重。改革开发以后,国家对物价直接管理的范围大大缩小,程序明显降低,因此,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通货膨胀主要是公开型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率与通货膨胀的真实程度基本接近。 22. 结合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论述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经营体制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答:1)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主要分为职能分工型和全能型两种。职能分工型又称为分业经营模式,是指在金融机构体系中,各个金融机构从事的业务具有明确的分工,各个金融机构各自经营专门的金融业务,有的专营长期金融业务,有的专营证券业务或者信托、保险等业务。在这种模式下,商业银行主要经营银行业务,特别是短期工商信贷业务。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只有商业银行能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全能型又称为混业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的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银行业务,包括各种期限的存贷款业务,还能经营证券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等。与职能分工模式下的商业银行相比,全能型商业银行业务领域更加广阔,通过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业务,可以对客户进行深入了解,减少贷款风险,同时通过各项业务的盈亏调剂,有利于分散风险,保证经营稳定。2)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体系是改革开放后逐步建立起来的,采用的是职能分工模式1995年颁布和2003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规定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1998年,国务院又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股票买卖、信托业务,商业银行与证券业、信托业分离。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是集中化和全能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另外电子化和商业银行的国际化以及股权开放化都是商业银行经营体制发展的方向。 23. 在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内容和缺点的基础上简要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主要内容:1)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和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货币和美元挂钩。2实行固定汇率制。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预先安排的资金融通措施,保证向会员国提供辅助性储备供应。4)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性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政策。缺点:1)美元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扩大对外投资,弥补国际收支逆差,操纵国际金融活动。2)各国以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这本身就具有不稳定性。各国储备的增加主要靠美国,美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逆差,必然影响美元的信用,引发美元危机。3)固定汇率有利于美国输出通货膨胀,加剧世界性通货膨胀,而不利于各国利用汇率的变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首先,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等同于黄金,起着黄金的补充作用,弥补了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其次,固定汇率制使汇率保持相对稳定,为资本主义的世界贸易、投资和信贷的正常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最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这一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和建立多边关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自身存在的缺陷也使得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面临瓦解的命运,取而代之的是牙买加体系。 24. *在比较浮动汇率制和固定汇率制优缺点的基础上,简述我国目前实行的汇率制度。

答:浮动汇率制其优点为浮动汇率制度可以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浮动的汇率可以帮助减缓外部的冲击;干预减少,汇率将由市场决定,更具有透明性;不需要维持巨额的外汇储备。缺点是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往往会出现大幅过度波动,可能不利于贸易和投资;由于汇率自由浮动,人们就可能进行投机活动;浮动汇率制度对一国宏观经济管理能力、金融市场的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固定汇率的优点是有利于经济稳定发展;有利于国际贸易、国际信贷和国际投资的经济主体进行成本利润的核算,避免了汇率波动风险。缺点为汇率基本不能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为维护固定汇率制将破坏内部经济平衡。鉴于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制度存在的缺陷,自2005721日,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宣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新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形成了所谓的BBC模式,即一篮子、区间浮动与爬行。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这标志着我国向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市场化、国际化迈出了重要一步。汇率改革增加了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同时又给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从而保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25. 试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联系我国实际,说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需注意的问题 答:1)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当代各国政府调节宏观经济主要的两项政策。货币政策是指国家通过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来调节和控制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财政政策是指国家利用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来控制社会总需求量。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履行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两个最重要的调节手段,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中,由于根本利益一致和统一的总体经济目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具有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两大政策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为它们之间的协调配合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但由于这两大政策在我国也是各有其特殊作用,调节的侧重面也不同,因此,这两大政策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二者既不能简单地等同或混同,又不能各行其是,而应该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以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在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要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为共同目标。 第二,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第三.两大政策既要相互支持,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 第四,从实际出发进行两大政策的搭配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但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正确确定两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体操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例如,需要有产业政策、收人分配政策、外贸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协同;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社会政治环境;有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企业(包括金融企业)的运行机制;还需要有各部委、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

26. 如何理解不同体制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你认为现阶段我国中国银行应如何应用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答: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银行实行直接调控,央行是复合的中央银行,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其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都极为初级和直接,如信贷规模、利率管制、直接干预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央银行实行间接调控,中央银行是整个金融体系的核心,专门充当金融体系的监管者,可用货币政策工具丰富多样,包括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政策等等。我国现阶段已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中央银行应大力推进货币政策工具由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转化。我国应重点使用公开市场政策和再贴现政策,并通过改革逐步完善这两大政策所需的经济金融条件,从而保证其作用的有效发挥。 二、名词解释

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不构成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中介发生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其典型形式是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企业信用:是指以企业作为融资主体的信用形式,即由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者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 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格雷欣法则: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现象。指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同伙即良币,被溶化、收藏或输出国外,退出流通,

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则充斥市场的现象。

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不同口径的货币供应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国际资本流动:资本跨越国界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运动。包括资本流入和流出两个方面。可以分为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 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

间接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亦称为应收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付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亦称就会标价法。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票据贴现:票据的持有者把未到偿还期的票据转让给银行,银行扣除自贴现日到到期日的利息后给付的现款。 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它属于间接信用,是重要的融资方式。

泡沫经济:依靠信用造成虚假需求,虚假需求又推动经济虚假繁荣,导致经济过度扩张。当信用扩张到无法再支撑经济虚假繁荣时,泡沫就会破灭,并引发金融市场的动荡,甚至导致金

融危机或经济危机。

金融风险:经济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给融资活动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出口信贷:出口国政府为支付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通过提供利息补贴和信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出

口信贷也分为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两种具体方式。

基准利率: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货币均衡:是指倾向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倾向流通状态。

率:两国货币之间的相对比价,是一国货币以另一国倾向表示的价格,是货币对外价值的表现形式。 通货膨胀: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资本市场:又称长期金融市场,是以期限为一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

货币市场:又称短期金融市场,是以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主要解决市场参与短期性的资金周转和余缺调剂的问题。


货币政策: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以及宏观经济部门所有与货币相关的各种规定及采取的一系列影响数量和货币收支的各项措施的总和。狭义的货币政策则既定在中央银行

行为方面,即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证券行市:是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实际交易价格。证券行市往往高于或低于票面金额,对发行人和投资人来说,证券行市是最为重要的,他不但影响证券新的发行价格,而且

是影响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

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流通领域中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 股价指数:是由金融服务机构编制,通过对股票市场上一些有代表性的公司发行的股票价格进行平均计算和动态对比后得出的数值。

派生存款:是原始存款的对称,是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

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过程。

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专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统一管理金融活动并代表政府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的金融管理机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55ea8d1b14e852458fb579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