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2022-12-23 07:13: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欢迎阅读!
古诗词,传统文化,渗透,教学

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作者:陈志龙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0年第09

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包含着中国灿烂深厚的民族文化和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好素材。笔者主要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文为例谈谈教学体会。

一、在吟诵中渗透传统文化

古诗词多数具有韵律美、绘画美和结构美等特点。尤其是它的韵律美,讲究平仄、押韵,句式规律,富有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非常悦耳。教师要引导学生诵读,以使传统文化自然渗透在学生心间。

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给古诗标上停顿符号,独在/异乡//异客,每逢/佳节//思亲。遥知/兄弟//高处,遍插/茱萸//一人,再让学生进行诵读。在学生诵读之后,教师可向学生讲古诗特别讲究平仄与押韵,有了平仄与押韵以后,古诗读起来才会朗朗上口,富有韵味,这也是古诗词特有的魅力。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古诗词内容的特点让学生聆听传统的古筝背景音乐,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这古色古香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自然会更加热爱古诗词,在无形中也对学生进行了传统文化的渗透。

二、在品味中感受诗词文化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人智慧的结晶,在古诗词中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意蕴,凝聚着诗人深厚的情感。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认真品味古诗词,以使学生在一字一词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独在异乡为异客中的是什么意思呢?一个字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现在的学生,被爸爸妈妈爱着,被爷爷奶奶宠着,就很难感受异乡”“异客那种孤独、飘零之感。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字的品读入手,让学生先回想一下自己与家人相处时的甜蜜,再让学生把这种甜蜜与王维在异乡不得与亲人团聚做对比,以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字用词的准确和作者情感的浓烈。最后教师再借此向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跟思念家乡、热爱祖国有关的诗句。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说出了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岑参的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以及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等。这样一来,缕缕的思乡之情在学生身边环绕,令学生回味绵长,自然对学生进行了传统文化的渗透。


三、在拓展中传承民族文化

有的学生对中国的文化节日、文化习俗知之甚少,因此,借助古诗词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就变得尤为重要。

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还有这样一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这句诗中登高”“茱萸是古时候人们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和佩戴茱萸的习俗。教学时,教师可以借机对学生进行节日文化习俗的渗透,讓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跟重阳节有关的习俗与诗句,如,杨衡《九日》的黄菊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就写出了当地的重阳节不光有插茱萸的习俗,还有赏秋菊、饮酒等风俗习惯。这样教学,丰富了学生对传统文化节日习俗的了解,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这首诗中重阳节这一习俗,鼓励学生尊老爱幼,以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品质得到发扬光大,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成为古诗词的学习者,还要以古诗词为凭借,让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发现者与传播者,以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弘扬与发展,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射阳县新城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58e2d633f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e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