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课

2022-03-23 13:17: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课》,欢迎阅读!
上册,人教,单元,语文,年级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电子备课

单位

单元 专题

世界遗产

课型 精读课文

任课

课时 2课时 从第 课时到第 课时 教师

课题 18 颐和园

1.学习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有感情地朗读课目标 文。

3.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课文重点 感悟全文,理解颐和园的美 感情朗读训练点 全文

读说结合训练点 2——5自然段 教学

重点 理解颐和园的美 教学

难点 学习作者游览的顺序

学生课前借助拼音把课文多读几遍,借助课后思考题想想课文内容,借助课本上的教学

资料袋对颐和园有一个初步了解。教师做好分析教材特点和了解学生年段特点的准准备

备,同时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形成课件及教学资源储备。 预习(见县下发预习提纲) 提纲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二次备课 (一)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8课,请读课题。

充分利用信 (二)颐和园是我国保持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该怎么

读(课题)?

息技术的工 (三)今天,颐和园早已成了中外游客竞相游览的一个美丽的大

公园。你又想怎么读?

具性,运用 二、成果展示、颐和园真的会带给我们很多的感受,我们在学习中

要试着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多媒体网络 三、精讲点拨:从游览顺序入手,了解文章结构和课文内容。

(一)从词入手,了解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点和游览顺序。

技术为学生 1.按顺序听写“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词,并学习其中的生

字“廊”

语文学习 2.思考:为什么要写这样三个词?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写?文

中又是哪些句子说明了作者游览的顺序?

活动创设一 3.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文中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

(二)从句子入手,掌握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种接近真实 1.学生自读表示游览顺序的四句话,从中感受移步换景的游览

观察顺序。

2.给表示游览顺序的四句话加上文章的首尾段,学生自读感受

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并根据段落提纲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境,完成对 (三)师生共同根据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进一步的学习

要求:这就是文章的段落提纲,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现

问题的理解在,我们就移步换景,依次游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去感受颐






和园这个美丽的大公园。

四、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欣赏颐和园美景的不同特点,体会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的同时,学习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 (一)“游赏”长廊。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出示课文相关文字,在原文中加入表示观察角度的短语,请学生读一读思考这些短语对我们“游”长廊有什么帮助?

(放眼一望)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抬头看去)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边走边赏)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2.学生整体感受整个自然段,试着从不同观察角度去欣赏长廊,发现长廊的特点并试着用自己的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

3.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老师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填词练习,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的读书方法理解“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这个句子,体会长廊所包含的中华文明,感受作者抓住特点简洁表达的写法。

4.由此及彼,学生通过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的方法朗读学习整段内容。

5.再次出示表示观察角度的短语并配合由此看到的景象图片,学生练习分三层背诵本段句子,体会表达顺序,达到段的积累。

6.小结:作者移步换景,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景物不同的特点。让我们继续随着文字去感受。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这一次,作者又是从哪个角度去看万寿山?又赏出些什么呢?自己读一读吧。 (二)“游赏”万寿山。

1.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从“抬头一看”“耸立”“金碧辉煌”“金光闪闪”等词想象仰望万寿山建筑群的感受,体会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势。

2.抓住重点词,通过朗读表达感受,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3.小结:这一次,我们跟着作者从抬头一看这个观察角度赏到了颐和园华美、宏伟的特点。 四、拓展延伸:

学生自读自悟,从不同角度“游赏”昆明湖景区,感受昆明湖的特点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1.占颐和园总面积2/3的烟波浩渺的昆明湖又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欣赏它呢?请学生跟随一组图片从不同的角度去直观地看看作者描写的不同景色。

2.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观察角度,练习边读边想象,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交流分享朗读及感受。老师通过对比组词等语言训练,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滑”与“划”的意思差别,从而理解作者准确的用词。通过和学生一起想象不同狮子的形象,读好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体会精湛的艺术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和知识的运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局域网,互联网搜索查寻颐和园的相关资料,获取大量的信息,扩大知识面。




五系统总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按游览顺序,依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游赏了颐和园,你觉得移步换景究竟有什么妙处?(这次引导学生自己感受从不同角度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一)以“说不尽”引出颐和园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 (二)以“说不尽”引出选择重点内容写清 六、限时作业



效果 检测 情况

《颐和园》是一篇说明文,按照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是总的介绍了颐和园的规模和地位,中间部分分别介绍了颐和园中几个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其中较详细地介绍了六处,简略介绍了四处。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就使学生对课文的叙述顺序和大致内容有所了解了,并且对颐和园有了一个总的印象,那就是颐和园既是

教学

一座美丽的大公园,又是一座宏伟的博物馆。 反思

在教学的过程中,使我深深感受到学生的能力是不容忽视的,原以为学生答不出来的问题,却出乎意料地答得很好。比如:仁寿殿的特点应是充满皇家气派,我事先觉得学生说不出来皇家气派这个词,然而却说出来了。在学习长廊这一部分时,有个学生在没有老师提示的情况下居然说出了由点到面的写作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6b1f369f242336c1eb95eb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