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彰显数学文化本性】 小学数学论文《课堂中的数学文化》

2022-05-28 08:11:3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彰显数学文化本性】 小学数学论文《课堂中的数学文化》》,欢迎阅读!
数学,课堂,小学,文化,数学论文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彰显数学文化本性】 小学

数学论文《课堂中的数学文化》

数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只有添上浓厚的文化色彩,才能像陈年佳酿那样醇厚甘甜,才能凸显其厚重。

作为一线教师,理应将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渗透入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的文化本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得到彰显,让文化成为数学课堂的一种自然本色。让学生从心里喜欢上数学这个“美丽动人的王后”进而使数学教学变得生气勃勃、血有肉。为此我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感受数学历史的文化底蕴

历史往往揭示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从而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认识到数学是一种生动的、基本的人类文化活动,进而引导他们重视数学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且关注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一点数学史,适时进行数学发展中的趣事轶闻、数学典故、数学家传记的教育

比如:在认识钟表时,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呈现计时工具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知道,我们今天虽然是从钟表知道时间,但之前却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人最初计时是用立竿测影的方法,后来有用到了日晷测影、滴漏等计时工具,中“日晷”和“滴漏”都闪耀着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智慧,让学生体验到这个演变过程融合了多少先人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种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的方式自然流畅,让学生能切实领会到数学的文化内涵。 二、欣赏数学无处不在的美

数学文化的美学观是构成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开普勒也说,“数学是这个世界之美的原型”。数学文化的审美追求已成为数学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动力。数学的美主要表现在数学符号、公式的抽象美、数学比例的协调美、数学语言的逻辑美、图形的对称美、方法的技巧美等等。因而教师可以运用数学符号、线段、图形、色彩等因素带领学生进入美好的境界中,通过数学作品的解读,让学生感知数学和谐,欣赏数学的美,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

1






生良好的审美品质。

数学计算的枯燥乏味,是学生讨厌数学的一大原因。教师在课堂上教学“分数加减法计算”,利用教材这一素材,精心创设了一个普通的数学活动情境,过画图的方法,不难发现这些分数相加之和就是红色部分,而利用单位“1”去掉空白部分就可以轻松的求出和。学生在尝试、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得到数学的陶冶感染,感受数学的文化美――数与形的巧妙结合之美。透过简洁的表达形式纵观全体,看清复杂的内在关系,从而掌握这个体系,这无疑能够激起情感的美的享受,并建立学习、研究的信心。 三、张扬数学思考的魅力

没有数学思维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数学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让学生的学习充满思考,教会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挖掘渗透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凸现对学生数学思考方法的指导,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探索、独立思考,进行数学化交流和归纳概括,使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感悟体会其间的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活动经验。

例如,在教学倒数的认识一课中,为揭示倒数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就有两种呈现素材的方式。第一种出示结果是1的几道乘法算式,让学生计算,看看得数有什么特点?第二种稍加改变,这样呈现:“7×( )=1( )×0.25=1;( )×( )=1”,并启发学生“有什么发现”。可以看出第一种素材的呈现更具有指令性,学生不需要再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只要经过简单计算就能轻松的知道得数都是1。而第二种呈现方式运用“留白”,经过这样的艺术加工,使数学考的含量放大,促使学生自主地观察、分析、思考、猜想获得了更多生成性知识。这样的素材组织与呈现,使学生在思考中初步建立概念,得到新发现,体验思考的愉悦感。

四、展现数学语言的文化韵味

人们常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由此可见语言与数学在思维层面上能够统一起来。数学语言是严谨、科学、简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加深对以数学语言描述的数学概念、规律等的理解,感悟数学语言的魅力。 比如倒数的概念,教材上定义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为什么不



2




直接定义“分子、分母相互颠倒的两个数叫做倒数”呢?教师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感悟这里所用语言表达的严谨和精练,使学生学得深刻。 五、彰显数学活动的文化价值

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的目标。数学的文化价值最终体现在它的现实应用中。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自然生活常识、人文科学现象、实际生产应用,可令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数学的无处不在,逐渐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体验数学在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感受数学的应用之美。

如三年级学习“求平均数”,可向学生介绍演唱比赛的评分方法;学习“24时记时法”,可向学生介绍世界各地时间与北京时间的时差、中国各地之间的时差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经常引领学生在生动的数学文化中遨游,感受数学神奇和美丽,发现数学的无处不在,领悟数学的精神,会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会激发他们无穷的创造和为数学献身的精神!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向学生展示数学极富魅力的一面,不是以往数学课上的公式、计算甚至是题海,而是数学方法、思想、精神。引导学生用美学的眼光欣赏数学了解到数学在各个领域所发挥的作用,走近历史的长河,去追寻数学家的足迹,体会数学中浓郁的文化底蕴。通过我们的言传引领,数学文化在每个学生身上能有更多的沉淀和积累,成为他们个人文化底蕴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基石,伴其一生。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76a11270a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7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