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科学学情分析

2022-03-24 08:09: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一年级科学学情分析》,欢迎阅读!
科学学,年级,小学,分析

小学一年级科学学情分析

其一,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担任一年级五个班的科学课。通过半年的科学课教学,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一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实验,但孩子们只是凭自己的兴趣边玩边做,导致于观察不仔细,实验无序操作,科学探究的习惯尚未养成,有些学生常常使学习任务难已按学习计划完成,逼迫老师调整课时进行帮助;有的学生在作业习惯方面较差,特别是课外布置的收集资料,观察任务还不能自觉完成,导致期末考核评价差异较大。

本期改进措施:

1、课堂常规常抓不懈,强化训练(提问,猜想,设计,验证,分析,结论)形成科学课堂教学的模式。

2、强化六人小组的合作学习模式,养成良好的探究素养;

3、加强每单元课堂作业与课后观察,调查作业的检查评价;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其二,设计思路上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适当扩大单元规模,使学生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深入研究。呈现方式上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大单元的模式,这是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做出的改进。新教材理念追求的是"一英寸宽,一英里"的探究活动,这对激发学生持续的研究兴趣,经历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以及实现科学教育目标的多元整合都是十分有利的。大单元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在持续一个月的主题学习中学习兴趣不断得到激发,探究活动不断深入,学习活动能够向着更多,更广阔的领域拓展,获得更为全面和丰富的学习体验。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活动之间的结构联系,促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的问题,以问题推动探究活动的逐步深入。

(二) 更加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探究方法不断丰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总是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极大的好奇心。科学上的发明,发现也往往正是由观察迈出的第一步。所以把观察作为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方法加以强调是完全正确的,也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随着科学探究活动的逐步深入,探究的方法自然应该得到不断丰富。其中的猜想和推测,科学研究过程中两个重要的环节

(三)加强对学习主体的研究,构建以儿童心理发展为线索的科学探究体系。活动设计充分遵循了儿童认识发展的顺序,从学生们可观察到的微小变化开始,从关注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努力促进他们去建立自己的观点和概念。

其三,教学措施:

1、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2、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3 姜宏 2018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7fc8f1b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1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