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论文:我谈小班区域活动

2022-07-23 07:03: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教论文:我谈小班区域活动》,欢迎阅读!
小班,幼教,区域,活动,论文

幼教论文:我谈小班区域活动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曾经指出:教育上,人格比学科重要。知识并不是目标,只有个人的自我实现才是目标。虽然杜威的言论有实用主义哲学的个人中心倾向,但他对人自身价值的强调却是有积极意义的。自主探究学习是幼儿获得经验、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主要方式,而激发幼儿探究兴趣是培养幼儿自主探究学习的前提。可见幼儿探究兴趣的培养比幼儿获得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

区角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创设的具有教育性、趣味性、操作性、创造性、探索性的自由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自主探索学习的非正式的教育活动。区角活动是幼儿开展学习的有效形式,它与探索型主题活动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创设具有良好氛围和不同特点、不同要求的教育环境群,通过幼儿与材料、环境、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作用,来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

《规程》提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幼儿园的学习性区角活动是幼儿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区角活动的设置使幼儿在学习中,主动性得到了发挥,个人的经验、特点得以体现,也具体落实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此,我认为设置区角活动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根据主题内容,提供相应的材料,促进主题的发展。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不是由内部成熟和外部教学支配的,它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对事物的认知理解是通过他们自身的感知和活动来形成的。作探索为幼儿学习寻求答案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为幼儿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提供了可能,为幼儿获得成功创造了条件。区角就是幼儿通过操作、摆弄材料来感知和获取知识的自主性活动,所以材料是幼儿和知识之间的中介,是区角活动的灵魂,是幼儿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工具,孩子们依靠材料为载体,在与材料互动与客体互动中发展,因此材料的提供很重要。首先,我们应紧紧围绕幼儿的实际需要、学习兴趣和游戏的目标三方面来投放游戏材料;次,提供的游戏材料要不断变化,以便构建的游戏环境具有可变性、新颖性,不断的吸引幼儿,注意层次性、多样性、趣味性、多功能性等,符合阶段目标、年龄特点,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因此,我们提供了生活区、数学区、阅读区等几个区域,在里面投放了很多材料。数学必须提供能反映该科学知识的直观形象的教玩具和具体事物,提供有趣的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的材料,如时钟、数图配对、卡片配对等,不同的动物形象与抽象的数字在幼儿的手中传递,幼儿的判断智力、利用智力、分析智力、记忆智力都得到了 提高。在书角经常放置一些浅显有趣的图画书,把同种书放置多本,并注意根据需要经常更换。根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驱动不同层次幼儿的探究兴趣,根据孩子不同发展水平的需要,提供不同的教育需要的内容、知识层次不同的材料,让每位幼儿量力而行,在自己原来


的水平上有所提高,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在表现自己的能力和获得成功体验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自己的探究兴趣。

二、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促进幼儿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在幼儿进入区角活动前,教师首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投放各种区角活动的材料,然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区角活动区进行自主探索活动。在活动中,幼儿自由地选择提供的各种材料,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活动,这样,幼儿学得轻松,没有任何压力,无论是能力强的还是能力弱的幼儿都表现出了相当高的热情。教师在幼儿探索过程中观察幼儿,碰到幼儿自己难以解决问题时,适时适度介入,并鼓励诱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在幼儿完成探究任务后,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表现探究结果,教师要给幼儿足够的时间空间,充分满足幼儿的表现欲望,以此不断激活幼儿的探究。教师把区角活动中发现有教育价值的探索内容预设为一个主题让全体幼儿去探索研究,使每位幼儿都在探索中学会学习。学习性区角活动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教育活动,受到幼儿的喜欢。因为它为幼儿的感知、操作、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在区角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合理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氛围都为幼儿的主动学习和探索创造了条件。

三、教师应给予适时的指导。

幼儿的游戏,只有充分观察幼儿的游戏,才能发现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了解幼儿游戏的形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游戏材料,确定何时参与、介入幼儿的游戏,做出有效的指导。

首先 ,老师要从整体上了解幼儿不同的学习兴趣、不同的发展水平、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活动中幼儿的情绪等。教师要对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以及表现,做出适宜的、及时的的反映,提供适时的、适当的隐性指导与帮助,并对活动区进行调整、补充、支持和扩展幼儿的活动,从局部上要观察个别幼儿玩什么、怎样玩、和谁玩等,同时还能检验教师预先投放的材料和制定的计划是否符合班级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在活动中,对能力特别强或特别弱的幼儿,应留意他们活动的动机、目标和困难,在适当的时候提出建议,以帮助他们完成任务,使幼儿在活动区的游戏中探索与认识周围世界,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与人交往、合作,调节与表现自己的情绪。

其次,在幼儿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活动、了解当前幼儿已有的经验是什么,观察幼儿对什么感兴趣,考虑教师应在哪方面给予帮助,特别是幼儿在活动时,教师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戏水平做标准去要求幼儿。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学会观察等待,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先观察再指导或多与处理好游戏中主客体关系,给幼儿自由选择与自己决定的权利,使我们组织的活动成为幼儿真正的游戏而不致使游戏失去灵魂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871785acfc789eb172dc8e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