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优秀教学设计

2023-03-24 23:06: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月光曲》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月光,优秀

《月光曲》优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月光曲》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文章熔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充分彰显了单元的主题──“艺术的魅力本课教学承载的主要单元目标,一是让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文字中,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二是体会作者在叙事中进行恰当的联想,使文章的表达更加充实,感情更深刻。这和本册教材注重学生的语言习得和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是高度吻合的。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1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感受贝多芬高尚的情怀;2.体会作者通过联想进行表达的好处。

本学段课标要求推想课文中有关语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也完全可以在以上两个单元目标中得以实现。但考虑到这篇课文在知识、思想感情、意境等方面同当前六年级学生都有一定的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们把感受《月光曲》的内容、意境及表达的情感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采用多层朗读,以读促思、交流讨论等策略予以重点突破。《致爱丽丝》《悲怆》与《月光曲》同属贝多芬作品,主题相似,风格相近,对教学可以起到辅助和提升的作用,故,把它们纳入教学。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写和理解谱写、茅屋、幽静、霎时间、琴键等词语。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在质疑理解、感情朗读、想象写话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体会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及了解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体会贝多芬思想感情的变化及了解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

1.自学生字新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教学过程

(一)联想诗句,导入新课

1.板书月光,学生联想相关诗句。 2.谈话激趣,完成课题。

月光不仅仅经常被文人墨客借以抒怀,有不少的音乐家也把它融入自己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月光曲》(板书:曲),看看这首曲子中蕴含着音乐家怎样的情感。

(二)检查预习,概括大意


1.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理解:谱写、茅屋、幽静、霎时间、琴键等词语。 2.指导写字:键、霎。

3.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围绕这首《月光曲》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自主感悟,汇报交流

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不朽名曲《月光曲》?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 1.学生默读课文,圈画相关句子,批注。

2.汇报交流。教师以学定教,随机指导理解有关内容。 1)清幽的环境激发了创作的灵感。

学生读、画描写环境的三个语句并从中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 2)兄妹俩的谈话感动了贝多芬。 引领品读对话,体会正是穷兄妹俩的手足情深感动了贝多芬,使得他产生即兴为之演奏的心愿。

3)遇到知音激起了创作的欲望。 抓住文中重点语句,体会盲姑娘知音乐懂贝多芬,是激发贝多芬创作欲望的原因之一。

(四)总结,理清创作过程

贝多芬在这样一个幽静的夜晚散步,听到了从茅屋中传来的钢琴声,使他平静的心有所触动;听到兄妹俩的谈话,他为兄妹俩的相互关怀和体谅所感动,于是走进茅屋为他们弹琴;从盲姑娘对他说的话语中,激动于遇到了知音,触景生情激发了贝多芬创作灵感,非凡的音乐天赋和才能使他创作出了《月光曲》

(五)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书写生字。

2.在下节课的学习中,围绕《月光曲》你还想知道什么?请列出问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品读、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感悟文章的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 2.学习作者通过联想进行表达的方法并尝试运用。 3.阅读《致爱丽丝》,聆听《悲怆》,进一步感受贝多芬高尚真挚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通过联想进行表达的好处,并在具体的语境中尝试运用。 难点:感受《月光曲》的内容、意境及表达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过程

(一)读题回顾,梳理质疑,直奔重点 1.板书课题,回顾前课,了解学情。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围绕《月光曲》你已经了解了什么? 2.关于《月光曲》,你还想知道什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88197b873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9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