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教案

2022-05-24 07:59:0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黄鹤楼送别教案》,欢迎阅读!
黄鹤楼,送别,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这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主题单元──“走进名著”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文包诗”体裁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古诗的扩展和阐释,古诗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对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文本。

(二)重难点分析 文章所描绘的场景,诗人所处的时代离学生的时空距离较远,理解诗人之间的感情是教学的难点;走进故事,走进古诗,走进名著,理解意思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三)设计理念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螺旋上升,通过“组词”──“组句”──“组段”的组块教学,为理解诗意,体会情感这一“内核”这一教学目标服务。

2.以读为主,以诗为主,诗文对照,适当拓展。

3.按照“找──划──读──想──说”的线条指导学生学习。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学生通过查阅字典,认识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 2.自由读文章2──3遍,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教师准备:教师应对诗歌的写作背景,李白和孟浩然的诗歌成就,学生对李、孟诗的认知程度有所了解。 (三)教具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题有送别诗的明信片 四、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引出课文题目。

1.全班同学一起背诵两首古诗《静夜思》《春晓》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师评:这是一千多年前的唐诗,至今还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了解它们的作者吗?

3.板书李白,孟浩然,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的相关知识。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其诗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屈原以来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2)孟浩然,唐代诗人,湖北襄阳人,他和王维友谊深厚,史称“王孟”他洁身自好,他刚直不阿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


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是晋代陶渊明后的山水田园诗的最高峰。 3)李白年轻时潇洒倜傥,挎一把宝剑,带上他最心爱的酒壶,离家出走,云游天下,在路过湖北襄阳时,认识了当时誉满天下的大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二人的交往,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成为了亲密的朋友。 4.导入课题,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别》,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全文,根据课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李白孟浩然,并。

2.指名口头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师板书。 (三)理解词语,感悟诗歌意境。 1.出示词语:

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俯临长江 飞檐凌空 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 依依惜别 按捺不住 脍炙人口 誉满天下 浩浩荡荡 永世不绝。 2.词语朗读,把字音读准确,把词串读出节奏。

3.词语个性化朗读,要求:按自己所理解的词语意思来朗读(准确,有节奏)

(四)诗文对照,理解诗歌意思。 1.朗读古诗

1)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自由朗读诗歌,读出古诗的节奏。 3)交流汇报朗读的效果。

2.根据诗歌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划线并同桌讨论) 3.汇报对应朗读(教师中间过渡,反复对应朗读,当堂背诵)

1)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对应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对应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4.指名抽查对应朗读背诵效果。

5.现场出示题单填空,借助课文理解古代汉语意思。 辞( 下( 尽( 唯( (五)潜心品读,体会惜别之情。

1.划出文中写“依依惜别”的句子,自由练习朗读。 2.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1)用人物的动作体现“依依惜别”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2)用人物的对话体现“依依惜别”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3)用景色的描写体现“依依惜别”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

(六)适度拓展,表现诗歌魅力。

1.在板书中的“主要内容”里把“送别”换上“依依惜别”一词。 李白在黄鹤楼和孟浩然依依惜别并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把句号变成冒号,概括全文意思,背诵古诗。

李白在黄鹤楼和孟浩然依依惜别并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四名学生上台分句合作试默写古诗。

4.赠送题有送别诗(后附)的海南风景明信片,结束新课。

附:几首送别诗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王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赠汪伦李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附: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别

李白在黄鹤楼与孟浩然依依惜别,并写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89d228c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