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习俗诗话

2022-06-06 00:42: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端午习俗诗话》,欢迎阅读!
诗话,端午,习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端午习俗诗话

作者:李春碧

来源:《老友》2005年第06

农历五月五日,乃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古诗曰: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民谣说: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谚语又云:端午佳节,菖蒲插屋。端午节既是吊屈原之溺水,又是预防疾病、祛邪除祟、讲究卫生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民间就形成了端午日祭屈原、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蒲等习俗。 祭屈原

端午节的由来有六说(即屈原说、祭龙说、伍子胥说、懋日说、夏至说、玄宗生日说),其中屈原说是民间最流行的一种说法。屈原是战国时楚国的三闾大夫,因受到妒贤嫉能的上官大夫靳尚的诽谤,被楚怀王疏远。后来,屈原由于坚持联齐抗秦的爱国主张,更遭到上官大夫靳尚、南后郑袖、公子子兰的陷害,遭到流放。他忧国忧民,既无力挽救楚国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溺死。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有洗得直臣冤。这首唐代诗人文秀的《端午》诗,深为爱国诗人屈原鸣不平,对昏君奸臣进行了无情鞭挞。 赛龙舟

端午的龙舟竞渡,是起源于我国民间的一项有趣的传统体育活动,相传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渐形成。宋代诗人苏东坡有诗为证: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遗风成竞渡,眷眷不忍决。”“月明中,月明中,满湖春水望难穷。欲学楚歌歌不得,一场离恨两眉峰。(宋·黄公绍《端午竞渡棹歌》)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惊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唐·张建封《竞渡歌》)雪片崩涛飞彩帜,妙高台下龙舟戏(清·维崧《[蝶恋花]五月词》)。在诗人的笔下,他们既阐明龙舟竞渡与屈原有关,触景抒怀,又生动地描绘了龙舟竞渡的紧张热烈的场景,令人赏心悦目,其乐融融。 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也与屈原有关。相传,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殉难后,楚国百姓每年在这里驾船把饭装到竹筒里,投到江中祭奠屈原。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初五,以为节物相馈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历代吟咏粽子的诗词不少,如唐明皇诗曰: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宋代韩元吉诗云:角黍堆冰碗,兵符点翠钗。黄裳有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8f0f022ef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7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