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杜甫诗词大会教学设计

2022-04-11 08:12: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走近杜甫诗词大会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杜甫,教学设计,走近,诗词,大会



诗词大会——走近杜甫

主持人甲:有一位诗人,小时候很贪玩,连板凳都坐不住,长到五、六岁,连一首诗都记不住。这让他爷爷很生气。在爷爷的严厉管教下,他改掉了贪玩的习惯,发奋读书为了练好诗,他的习作装了整整一麻袋。他成名后曾在诗中表达了他对于诗歌创作的心得。那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是谁?对,杜甫。

主持人乙:他忧国忧民,他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 他的名字叫全班合:杜甫! 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诗词王国,走近诗人一杜甫,吟诵他不朽的诗篇! 第一版块:诗人生平概述 我们先走进杜甫的生平概述.(1)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一生不得志,只做过一些左拾遗等小官,虽然被后世称为“诗圣”,诗歌被称为“诗史”,可在唐朝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第二版块:诗人创作经历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创作分为四个时期. 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岁以前)

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开元十九年(时二十岁)开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之后杜甫再漫游齐赵。之后在洛阳遇李白,两人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此期间的代表作有《望岳》《房兵曹胡马诗》《赠李白》等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当朝宰相李林甫为了达到权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后来向皇帝献赋,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的职位。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 三、为官时期(四十四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三吏”“三别”

四、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人随人民逃难,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杜甫投往严武处,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以上四个同学介绍. 第三版块:杜甫诗歌朗诵

1.我们在小学阶段学过他的好多诗.让我们大家共同接龙背诵. (一排一首诗)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女:他的诗,为国家而写,他的泪,为人民而流。当他看到国破山河在时,你能看到他目睹家园萧条零落时百感交集的眼泪了吗? 【四人朗诵】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男:当流落异乡的杜甫听说大唐的官军收复失地,人民即将能够安居乐业时,这个忧国忧民而又饱经丧乱的人,听闻消息欣喜若狂,喜极而泣……

男:看,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的杜甫向我们走来了! 【一人朗诵——张高远】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过渡:现在,我们的祖国象花园,我们就象花园里的花朵,在春风中微笑,在春雨中盛开。

这首写于761年(上元二年)春。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大家齐诵,可以吟诵或唱出来】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过渡:杜甫的一生,对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尤为推崇。杜甫在多首诗歌中,都提到了诸葛武侯的品德及才华。在《蜀相》这首七律之中,表达了杜甫对于诸葛亮的无限追思之情。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6.过渡:大约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此时 ,诗人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当他游历到山 ,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发生了这样的小故事,他写下了这首《望岳》诗。 (1)表演故事 (2)朗诵《望岳》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这首《登高》被誉为“唐人七律第一”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写的是诗人登高的所见所闻,对于秋季江边的空旷寂寥的景色进行了很好的描绘。颈联和尾联主要在于抒情,尤其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被誉为“两句九悲”(详见两句古诗,九重悲情:这可能是唐诗当中最惨的一句,诗圣杜甫造)诗人抒发的是自己的遭遇,抒发的是自己的老无所依。诗人一生穷困潦倒,却留给后人和民族丰富的精神文化。 男女生朗诵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男:杜甫用大量的诗篇,歌咏祖国山河的壮美,寄托他爱国的深情。

女:在他的笔下,险峻的蜀道,奇伟的群峰,奔腾的江河,飞泻的瀑布,都显得壮美动人。 男:杜甫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女:杜甫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男:杜甫,一个历经磨难仍不折不挠的汉子; 女:杜甫,一个才华横溢且矢志不移的爱国诗人! 男:优雅的气质,不俗的谈吐 女:自由的精神,高尚的情操

8.让我们一起朗诵杜甫留给后人的流传千古的名句诗篇—— (见大屏幕)

男:今天,站立在诗的山巅,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加高远! 女:我们在回味中享受诗情画意,在诵读中感受经典! 合:六五班经典诵读汇报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944d87f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7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