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相生与诗词教学

2022-04-10 03:17: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虚实相生与诗词教学》,欢迎阅读!
相生,虚实,诗词,教学

虚实相生与诗词教学

作者:张岸刚

来源:《文学教育 2021年第14



张岸刚

内容摘要:为了改变诗词教学的恶性循环的现状,可以从四个方面做起:培养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拓展诗词教与学的广度深度,诗词教学形式多样化,教给学生一些读诗词的基本技巧。

关键词:诗词教学 兴趣触发 广度深度 形式多样 读诗技巧

五千年文化 三千年诗韵。许多诗词已经融入我们民族的基因,深深影响我们每个人的思想和言行。作为一个中国人,热爱并传承中国诗词责无旁贷。

然而,诗歌教学的现状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诗词教学功利化。把诗词的鉴赏等同一个个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解答完就意味着整首诗的鉴赏结束。而且在解读的过程中碎片化,重视字词的分析而忽视整篇作品的解读,缺乏对整体意境的沉潜涵咏。二是学生学习诗词机械化。大多数学生解读诗词只会生搬硬套,不能深入理解每首诗词的实际内容和情感,生硬套用一些术语: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愤闷忧伤、思念家乡等。同时,学生只重视高考诵篇目,而且只是死记硬背,不去理解诗词的意思。如在默写《登高》时,一些学生时常把“繁霜鬓”写成“繁双鬓”,他们不知道一个“霜”写出诗人的诗人的白发像霜一样白,形象表达诗人内心的忧愁。因为诗词教学的功利化和学生学习诗词机械化,最终学生诗词鉴赏能力不高。长期以来,大多数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索然无味。

为了改变诗词教与学的恶性循环的现状,笔者认为不妨虚实相生,拓展诗词教学的途径,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培养学习诗词的兴趣

兴趣的培养需要具体的触发点,最好在生活中感受到诗词的魅力。在教学中,以下几个节目可以为我们诗词教学所用。

一是《中国诗词大会》。我们应该还记得,2017年的《中国诗词大会》涌现出一批中学生诗词达人,比如武亦姝、姜闻页、侯尤雯等。其中,勇夺桂冠的武亦姝成为中学生的偶像:身高18,外表俊秀,气质温婉。约2000首诗词存量让她在《中国诗词大会》“气场十足”,形像体现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真正内涵。在后来的采访中,她说诗词和诗人能够与她精神交流,影响他对生活的理解和人生观。也许有学生会说,武亦姝、姜闻页、侯尤雯等人对诗词的热爱,与他们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而家庭平平的他们缺少热爱诗词的家庭氛围。那么,那一季的《中国诗词大会》的另一个人物就能说明热爱诗词是不分阶层和经济条件的,她就普通的农村妇女白茹云。在生病最痛苦无助的时候,她与诗词结缘,并从此对诗词的热爱一发不可收拾。她说诗词给她心灵以滋润,给她力量,让她勇于面对病魔。她不仅背了大量诗词,还自己尝试写诗填词。她对诗词热爱感动很多人,更感动了歌手黄绮珊。她为此专门为白茹云唱了苏轼的《定风波》。学生经常看《中国诗词大会》,他们会明白热爱诗词不仅仅是学习的事,更是与自己情感和世界观有密切相关。

二是《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中的每一首歌曲是古典诗词与现代歌曲的完美结合,来歌唱这些经典诗词的有大明星,也有学生的同龄人,比如王俊凯演唱钱福的《明日歌》,王泓翔演唱毛泽东的《咏梅》、柯洁演唱纳兰性德的《山一程、水一程》。他们拉近了经典诗词与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9b7805402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0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