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浮槎·昔负千寻质翻译赏析

2022-04-22 08:51: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浮槎·昔负千寻质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古诗,赏析,翻译

古诗浮槎·昔负千寻质翻译赏析

《浮槎·昔负千寻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其古诗全文如下: 昔负千寻质,高临九仞峰。 真心凌晚桂,劲节掩寒松。 忽值风飙折,坐为波浪冲。 摧残空有恨,拥肿遂无庸。 渤海三千里,泥沙几万重。 似舟飘不定,如梗泛何从。 仙客终难托,良工岂易逢。 徒怀万乘器,谁为一先容。 【鉴赏】 是一首寓言式作品,序文和诗的联系清楚地说明了骆宾王从骈文中借用了词汇、结构与主题,这就使得其诗具有强烈的雄辩意识及散文式的铺叙。 诗序原本用来叙述历史或传记的背景,使诗中及所述事件能够充分明了。王勃的《滕王阁诗》就运用了这一古典形式:序文描写了宴会、场景、事件的过程,诗篇则表现对这一情境的反应,诗与骈文序言的区别是分明的。可是在这篇《浮槎》中,诗只是把序文详细叙述过的内容简要地重述一遍。其中主要的变化是序文展示了希望——浮槎将被利用,漂泊者将被启用,而诗却使这一希望破灭。除了结尾外,诗紧密追随了序文的旨意,无论在讨论范围还是在措词上都与之相似。 序的第三段与诗的开头两句相应:“负凌云概日之姿”描写浮木的高度,被简化成“昔负千寻质”。序的第四段叙述这棵树在偏僻的地方十分安全繁盛,诗则处理成具有松树和桂树的孤独和耐力。由于运用了双关语:真心/树干,劲节/树节,诗的描写具有更密切的道德联系。序运用了高雅优美的传统夸张比喻,以称赞的口气将某种事物与神秘的典范相比较:“与建木较其长短,将大椿齐其

1


年寿者。”诗舍弃这一高雅的语句,采用了表示“超过”的简洁套语“凌”和“掩”。序文所写传说中的树也被具有象征意义的松树和桂树所取代。 诗的第三联出于简化的要求,再次将序的描写语句简化成无力的重复,把“上为疾风冲飙所摧残,下为奔浪迅波所激射”变成“忽值风飙折,坐为波浪冲”。诗对于骈文序言的这种屈从关系说明,使诗歌创作接近骈文的试图很成问题:诗歌的体式手法已经演变并作用于精炼的五言诗,而骈文的修饰需要较长的语句和较散漫的结构,因此当骈文被“翻译”成诗句时,就变得贫瘠乏味。 诗的第七至十二句没有追随序的相应段落,感怀时机和命运,而是细致描绘浮槎危险无助、无人赏识的境况。一旦诗自由地突破了序的论点,就可以反过来评论序文,否定浮槎可能遇到良工的希望。在这一点上,诗对序作了补充。不过,这种不同部分地出于诗体的要求,在结尾表现忧伤是诗歌传统的自然方式。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a78bfb7b3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