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孩子的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2022-07-31 00:49: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多动症孩子的心理辅导案例分析》,欢迎阅读!
多动症,心理辅导,案例分析,孩子

多动症孩子的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作者:佚名 德育之窗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283 更新时间:2012-10-12

现在我们的班主任在一起交流时,总会谈起班级里特别特别爱动的孩子,师戏称他们为“多动症”。这些学生常常控制不住自己,过于活跃。上课时,时常做鬼脸,逗同学发笑,不停地做小动作,或者把文具当作玩具,铅笔、橡皮、尺子,只要是能拿过来的东西他们都会去动,而且是动个不停。有的甚至敲打桌子、晃动椅子、摇桌子



下课时,喜欢满操场乱跑,经常会不小心摔跤,有的甚至抢同学的东西,和同学打架。更让人担心的是,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笔者就碰到了这样一位学生:



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强:化名。男 9 一年级学生

开学第一天的第一节课,一年级新生小强又唱又跳,又喊又叫,整整一节课,一秒钟也没停下来。对老师的提醒置若罔闻:老师示意他坐端正,他朝你做个鬼脸,继续手舞足蹈。下课后,笔者把他叫到身边,问他为什么。孩子振振有词地回答:“我高兴呀!高兴么就要唱歌跳舞,是不是啦”



“可现在你是小学生了,上课要遵守纪律的。”

“大人们都说我是多动症!”

孩子没有直接回答笔者的问题,而是以“我是多动症”为由为自己找借口。面对他那副理所当然的样子,笔者当即否定:“大人们说错了。你根本就不是多动症!”孩子稍稍一怔。这应该是一个教育的最佳时机,笔者又耐心地对他说:“大人们说错了。你那么聪明,那么可爱,一定能做到上课认真听的。对吗”孩子朝笔者点了点头。可接下来的一节课,孩子依然如故,效果甚微。体育课上,孩子经常故意到处乱跑,一不开心,马上躺在地上,任凭体育老师在边上磨破嘴皮。



二、主要问题

放学了,笔者静静地回忆着小强一天的表现,又上网找出了多动症的特点:

1、经常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小动作多。

2、经常离开座位。

3、在一些不该动的场合乱跑乱爬。

4、很难安安静静地玩。


5、经常显得忙忙碌碌。

6、经常话多,说起来没完。

7、常在问题没说完时抢先回答。

8、经常很难按顺序等待。

9、经常打断别人或强使别人接受他。

没想到,孩子每一条都能对上号!

三、辅导策略与实施

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不能要求他们一下子转变过来。首先,要

对学生关爱、体谅,不能因为他的好动而感到厌恶。其次,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制定可达到的实施目标。根据小强的情况,笔者采用综合性辅导对策,把道教育与心理辅导结合起来,运用认知疗法矫正其不良个性,主要使用其中的合理情绪疗法。而环境的协调(家庭和学校的协调)对小强的教育成败尤为重要,因此争取家庭的支持更为关键。当然,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孩子良好行为的养成引导,应放在各种活动中进行。



第二天,笔者通过细心观察,让他管班级的卫生。嗨!很管用。孩子有事做了,不吵了许多,一下课就会在教室里来回检查地上有没有纸屑。确实,这类学生有使不完的精力,所以要组织他们参加一些需要消耗精力的活动,使其旺盛的精力有地方发泄。



当晚,笔者马上进行了家访。家长的回答,竟让笔者再次瞠目结舌:这孩子就是这个样,幼儿园里也是这样,肯定是得了多动症!幼儿园的老师们也没有办法。看来,当天晚上要与家长探讨些什么,已不大可能。最后,笔者只得用“咱们今晚再好好想想,我明天再来” 结束了这次无奈的家访。要教育好孩子,家庭与学校的合力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一定要争取家长的支持。为了使第二天的家访更具实效,当晚笔者又在网上查询了多动症与顽皮儿童的相关资料。



第三天,笔者再次来到小强家。详细地询问了小强一直以来的表现,并就孩子是否属于多动症与家长进行了探讨,最后,与家长在教育上达成了一致:不管孩子是否属于多动症,在孩子或他人面前绝不能说他是多动症,而是要告诉他:你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聪明。在教育上:一要多发现孩子的优点,用优点引导他;二要多鼓励孩子,用肯定、激励的语言引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努力;三要用身边的好榜样教育他。



记得赞可夫说过:“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 笔者通过与小强的谈心,发


现孩子还是挺上进的,孩子希望自己每个地方都能在全班得第一。于是笔者与小强一起制定了分期实施目标:



第一周,上课允许有10分钟做小动作,允许有4次插话;

第二周,上课允许有5分钟做小动作,允许有2次插话;

第三周,上课尽量不做小动作,尽量不插话。

接下来,笔者培养小强当领队组长,没想到,孩子竟非常的怕羞。于是,笔者一遍遍的鼓励,一次次的教他如何整队,并与家长电话联系,要求家长在家配合辅导。三天后,孩子能把队伍管理好了,笔者马上用小红花奖励他的进步。平时,在学校,除了教育他向守纪律、成绩优秀的孩子学习,笔者还经常鼓励他当老师的小助手,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此使他过剩的精力再次有宣泄的地方。),一有

进步就奖励小红花;与家长的联系也是不分时间地点场合,只要能对小强的教育有用。

通过以上的精心安排,不断训练,不停地改进教育方法,三个星期下来,孩子能听从笔者的教导了,一个月下来,孩子能努力管住自己了,两个月后,任课教师都向笔者报喜了:小强有时乖了!



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笔者仍经常与小强聊天,表扬他的进步,提醒他要注意的地方。课余,经常摸摸孩子的头,拉拉孩子的手,当孩子有进步时用拥抱表扬他,有时向他推荐一些适合一年级孩子看的书籍……让孩子时刻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从而增强孩子的自控能力。一个学期快结束了,孩子的字越写越漂亮,同学们也都很喜欢他。虽然偶尔会犯点错误,只要用眼睛看他一眼,他马上做个鬼脸立刻改正。



四、结果与思考

法国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发威,行人为了抵御北风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拂,顿时,行人觉得春暖衣厚,始则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是的,有爱就能感动学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abcfc88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3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