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庆典-清明节的习俗和习惯 精品

2022-04-04 02:56: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节日庆典-清明节的习俗和习惯 精品》,欢迎阅读!
节日庆典,清明节,习俗,习惯,精品

清明节的习俗和习惯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处于春分和谷雨之间,时间大约在公历的45前后。清明既是节气,又是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因为上坟扫墓、祭祀鬼魂是其主要节俗活动之一,所以又称为“扫墓节”、“鬼节”、“鬼门关节”。也有的地方称其为“踏青节”、“三月节”。

清明最早只是一个节气,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则清明风至。”又《岁时百问》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明净,故谓之清明。”这都是指的节气。清明成为一个富有民俗活动的节日,大约是在唐代。此后,它逐渐融合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民俗节日 ,一直到今天仍然在民俗生活中占据着突出地位。另外,中华民国时期,还一度将其定为植树节。

在我国传统节日体系中,清明节是个非常有特色的节日,肃穆、悲伤和欢快、享乐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几乎同时在其中得到尽情表达。当然,这种表达是以形形色色的习俗活动为媒介的。 一、 扫墓

在我国许多地方,扫墓是清明节前后都可以进行的一项习俗活动,如在江苏吴县,明前后数日,士庶并祭祖墓,叫“上坟”。在辽宁海城,以清明前后十日为上冢期。在山西浮山,“‘清明’前数日及此日,家家祭祖茔,宰牲羞肴,焚宝器、彩幡、彩缎、纸钱,添土于冢上,谓之‘拜扫’。祭毕,乃享馂余焉。”在上海,有所谓“前七后八,阴司放假”的说法,清明前七天到后八天之间,都可以扫墓。在广东长乐,扫墓要在四月八日前停止,因为俗信这天闭墓。在广西上林,则从清明到谷雨都可以扫墓。但从总体上来看,在二十世纪,扫墓更主要地集中在清明这天进行。所谓“三月清明雨纷纷,家家户户上祖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机关人员、学生等到烈士陵园为烈士扫墓的做法也已蔚然成风。届时,人们向烈士敬献花圈或鲜花表达自己的哀思和怀念之情。 从传统的扫墓活动来看,清明扫墓多采取合族共祭的方式进行,有些地方,格外强调新媳妇这个家族新成员参与扫墓活动。如在河南新安,如果家有新妇,一定要到祖父母坟上添土。在江苏吴县以及上海张堰一带,扫墓时也一定要让新娶的媳妇同行,俗称“上花坟”。

清明扫墓主要由坟前祭墓、添坟、用纸钱、食祭余等一系列的活动构成,但是在如何祭祖,用什么祭祖,如何用纸钱、如何对待旧墓和新墓等诸多方面,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地方性差异。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b18e995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f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