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上》教学反思

2023-03-29 03:04: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松花江上》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松花江,反思,教学



[《松花江上》教学反思] 《松花江上》是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围绕主题“抗日烽火”安排的一篇主体课文《歌词两首》中的第一首,《松花江上》教学反思。这首歌是震撼中国人民心灵的抗战歌曲。歌词格调悲怆,是中国近代的“血泪史”的写照,是鼓舞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斗号角,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情感。

本课是一首内容较深的歌词,与学生生活经验距离远,学生理解可能会稍有困难。但学生已会收集相关资料。所以课前我布置学生多渠道收集有关“九一八”事变的材料。通过课前准备,不仅学生,连我自己也了解了许多有关抗日战争的知识,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

上课伊始,我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通过播放影视资料等,让学生了解歌词中的时代背景,了解造成当时中国人民悲惨命运的根源,创设一种悲怆氛围,激发学生对日本侵略者野蛮暴行的愤恨,为学生后面的学习活动积淀情感。

以读代讲。通过读,体会“我”对家乡的热爱,对亲人的怀恋,为进一步体会下面渴望回故乡做了铺垫,教学反思《《松花江上》教学反思》。通过品词析句,多种形式有感情的朗,读中感悟,读中生情。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情感, 读出个性,读中体验,读中悟情。流浪”反复出现了三次,既表现了流浪的时间之长,无休止,又表现了流浪者的无助与无奈,同时也是向上苍、向国人进行控诉,控诉日军的暴行,控诉国民党的不抵抗。通过剖析,朗读进一步体会流浪之苦及流浪的人心中的哀愁。我重点指导了三个“流浪”的读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流浪之苦,我以填空的形式训练学生想象: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一个衣衫褴褛小孩,——————————————— 一位中年男子携着妻儿,————————-----

通过想象填空进一步体会流浪之苦及流浪的人心中的哀愁。然后指导三个流浪的读法:第一、二个逐渐加重语气,读出流浪的苦,第三个慢而轻,读出无奈和苍凉。

我认为这节课指导朗读的效果还不错,但占班级大多数的男同学还是不爱读,可能由于学生难以理解当年的场景,回答问题不踊跃,课堂气氛比较沉闷。结尾时播放的歌曲视频由于电脑的原因只播了一半,也影响了这节课的效果。今后我还要提高电脑的应用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b477604cc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2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