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1:松花江上

2023-03-29 03:04: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学设计1:松花江上》,欢迎阅读!
松花江,教学设计

《松花江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理解歌词内容,体会当年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录像了解时代背景,以读为本,读出理解,读出情感,读出个性,读中体验,读中悟情。边读边画边想,再把自己的感受,对文章的感情读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当时东北人民无家可归、流亡关内的痛苦,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小具有爱好和平,远离战争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了解歌词中事件的时代背景。以诵读歌词为重点,在诵读中体会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歌曲,请同学们认真倾听,听后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一下内心的感受。找生谈感受

这首歌就是唱响大江南北的的抗日歌曲《松花江上》。这首歌词的作者是张寒晖,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当时,东北三省很快沦陷。成千上万的东北人民流亡关外,无家可归……当时的爱国音乐家张寒晖,被这些景象深深触动,便写出了这首满怀思乡之情、国难之痛的歌曲《松花江上》,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词。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歌词,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检查自读情况:认读生字。 3.再读歌词,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解歌词

1.指名读1-6行,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我的家乡。

师介绍:东北是个好地方。那里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自然林区,还有抚顺煤矿、大庆油田等自然资源,肥沃的黑土地是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区。勤劳而善良的东北人民祖祖辈辈的艰苦奋斗,才创造了美丽的东北。

再读这几行,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对家乡的热爱,对亲人的思念。体会;“同胞”本义是什么这里指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千千万万流亡在外的人民对自己家乡父老、对所有中国人民命运的担忧。

过渡:生活在这快黑土地上的东北人民应该是幸福的,但是,他们却无法和亲人在一起安居乐业,因为——

21931918日,这是个黑色的日子。是每个东北人,每个中国人都难以忘怀的日子。读7-14行。

1 抓住“抛弃”体会抛弃本意是什么东北人民真的不想要这些宝藏了吗是不能要,因为他们自身难保啊!这“抛弃”两字透着多少无奈!多少辛酸!

2 成千上万的东北人民背井离乡,来到遥远的中原地区,开始了漫长的—— 板书;流浪!流浪!流浪!从这三个“流浪”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文中插图说说。

训练想象: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一个7岁左右的小孩, ——————————————— 一位中年男子携着妻儿,————————-----

小结:他们有家不能回,有仇不能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日本军在他们的土地上横行霸道,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家变成一片废墟……

再读这几行。指导三个流浪的读法:第一、二个逐渐加重语气,读出流浪的苦,第三个慢而轻,读出无奈和苍凉。

过度:这流浪的日子何时才能结束何时才能结束一年又一年,他们就这样遥望着北方的天空,等待着,等待着,……

3.读最后几行。这是对远方亲人的呼唤,这是对国民党政府的控诉。它激励国人拿起武器,勇敢走上战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不怕流血牺牲。

四、欣赏歌曲,加深体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28877b887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0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