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人生智慧

2022-07-24 03:55: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易经》中的人生智慧》,欢迎阅读!
易经,智慧,人生

《易经》中的人生智慧



《易》原本是有三个版本的,也就是所谓的“三易”,即《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相传《连山易》为神农氏所作,《归藏易》为黄帝所作。《连山易》和《归藏易》于魏晋时期失落,已无迹可考。据说现在居住于贵州和广西一带的少数民族----水族,至今还在使用《易》来勘探风水、占卜算卦,而他们所使用的就是《连山易》。至于是与不是,那是学术界争论的问题,我们不必深究。而我们今天能够读到的通行版本的《易》也就是《周易》,相传《周易》是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于羑里所著。

孔子就曾这样评述《周易》:“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夫子晚年更是对《易》青睐有加,甚至爱不释手。《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孔子为《周易》所作的注解《易传》,分为《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和《杂卦》,共十篇,后世称为孔子《十翼》(寓意夫子为《易经》这部经典插上了翅膀,让它活了起来,飞了起来。)。《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基起源,乃群经之首,后世的儒、道、法、墨等诸子百家也皆源自与此,其中尤以儒家更为推崇,被奉为经典,因而我们也称《周易》与《易传》合称为《易经》。

《易经》内涵十分丰富,也被后世学者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推演并加以传承。对于《易经》的解读当然也是各门各派,众说纷纭,而将它们归纳一下也不外乎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易理,一是易数。易理,就是以《易经》为思维主导,在包括易经本身所包含的道理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广泛的理论延伸。易数,也就是以《易经》为依据,衍生和发展出来的比如占卜算命、风水勘验、医药医术等等。(当然,将《易经》神化也是出于对“易数”的难以琢磨,从而也影响了我们对古典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甚至于三千年来,我们的文化总


是会被笼罩着神秘的色彩。)

我读《易经》已有十余年的时间了,本着不迷信、不盲从的学习态度,从辩证唯物的角度去解读和传承。当然,从唯心或是其他的角度去研究恐怕得出的结论又大不相同了。我们都知道,孔子对《易经》的喜爱程度和研究的深度,孔子也会拿它来进行卜卦,迷信天命在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期也是很正常的。但夫子为什么会“知不可而为之”?因为夫子有言:“五十而知天命。”就断言夫子已经算出了自己一生的生命运势吗?而事实上,夫子的“天命”其实质就是“天赋使命”,而非“天定人命”。试想,如果孔子只知道精钻于占卜算卦之术的话,恐怕我们的历史和文化中也无非就是多了一位名气很大的算命先生,一位江湖术士而已!又哪里会有孔子这样一位伟大的圣人载入我们乃至世界的史册呢?

《易经》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经典呢?它之所以成就了如此之多的圣贤先贤究竟是为什么呢?它能不能预测生命和未来呢?它将对我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带着种种疑问和猜测,让我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一起学习和分享《易经》中所蕴含的人生智慧。

《易经》传说是周文王被囚禁于羑里之时,根据伏羲所创造的先天八卦,将八个卦象图两两组合,进而推演为六十四卦。文王再给每一卦都赋上卦辞,每一卦的六爻都赋上爻辞,这便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易经》。既然《易经》起源于八卦,那么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八卦吧。

世界上任何一种原生的文化都是来源于神话传说的,我国远古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使得原本混沌一团的天地逐渐分开不再浑浊,天越来越高,地越来越厚,也就有了今天的天地阴阳的概念,即所谓的两仪。伏羲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伏羲仰观宇宙星辰,俯察自然万物,创造并总结出了八卦。这八卦分别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它们分别代表了天、泽、火、雷、风、水、山、地。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八卦最早其实也只是代表天地自然的符号而已,即使是用它来


进行占卜的话,恐怕最早也是用来预测天气的。

八卦中的每一卦是由三根线组合而成,其中实线(—)称之为阳爻,《易经》中以数字“九”(老阳)来代替;中间断开的虚线(--称之为阴爻,《易经》中则以数字“六”(少阴)来代替。我国传统文化对数字的基本理解是: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由此可以看出,卦的基本构件就是阳爻和阴爻,也是我们传统文化所认可的阴阳,也即天地万物的基本属性,就是阴阳和合的理念。好,我们对八卦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和理解之后再来分析一下《易经》。

为什么叫“易”呢?易,也就是变化的意思。为什么会是变化的呢?从先天八卦原本所代表的含义来看,天地四时无一不是运动和变化的,因而,由此推演而来的也就称之为“易”了。进而,由周文王所作的《易》也就被称之为《周易》。文王为这六十四卦都赋上了卦辞,每一卦又由六爻组成,每一爻也都有爻辞。试想,没有文字的《易经》我们是否能够读懂呢?那完全就是无字天书了。如果我们将《易经》这部经典看成是人生智慧的宝藏,那么也就预示着人生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易经》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共有爻辞384段,基本可以涵盖人生的种种经验了。因而,方士们拿它来占卜算卦也就可以理解了。如果把《乾卦》和《坤卦》看成是人生的目标和规划,以《乾》、《坤》两卦来统领我们的人生,那么其余各卦就是在指导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蒙卦》,是如何教育子女的问题,《需卦》是如何于逆境之中修炼的问题,《大壮卦》是如何克服困难的问题等等。

以上是我学习《易经》的基本体会,也正如孔子所说“吾道一以贯之。”找到自己学习《易经》的出发点和突破点,从适合于自己的角度去学习,我想《易经》也就变得不再晦涩难懂。另外,我们学习《易经》也可以结合《易传》加以理解,这样更有利于我们对经典的领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bb7373987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