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查分析

2023-04-29 09:24: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查分析》,欢迎阅读!
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查,分析



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查分析

[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数量急速增长,对社会安定产生重大影响,关于未成年的犯罪问题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文章以广州市为例,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分析进行,探究未成年犯罪背后的原因。



[关键词]未成年犯罪;广州市;犯罪特征

未成年人犯罪与吸毒、环境污染被视为世界三大公害。近10年,我国未成年犯罪呈现急速增长的态势。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数据,200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捕逮捕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69780人,2006年批捕逮捕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92574人,2008年数字突破10万,达到101928人。自2000年起,我国各级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犯罪人数平均每年上升13%左右。①广州作为常住人口高达1270万的大都市,其未成年犯罪数量以10%的高速增长,位居全国首位。



一、未成年犯罪基本情况

本文抽取700多份未成年犯罪案例,进行对比分析。

(一)犯罪主体情况

一是无业人员、学生、农民为主,未成年犯多为90后(表一)。二是低龄化严重。16岁以下接近80%,其中16岁高达40%15岁占28%14岁占15%年龄最小的仅11岁。三是普遍文化程度低。初中以下学历占75.5%52.3%初中没毕业,14.3%%小学没毕业,8.49%高中或中专没毕业,0.98%文盲。四是多数贪玩、厌学。80%以上未成年犯逃学旷课,多数经常接触不良少年、夜不归宿、离家出走。四是外来人口犯罪数量大,高达50%



(二)犯罪类型情况

一是犯罪类型集中,财产犯罪居多。财产犯罪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80%以上,抢劫高居首位,暴力伤害迅速增长,犯罪类型成人化(表二)。二是共同犯罪比例大。抽样数据表明,未成年犯属于共同犯罪的达85%,多数犯罪活动有成年人参与(表三)。三是网络组织化严重。未成年犯主要通过QQMSN网游等网络工具结识,形成较为固定组织进行犯罪活动,该种网络结社已成为未成年犯罪的主要方式。《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其中未成年人约占31.8%,②几乎成为网络传媒最大的用户群。90后犯罪受到网络影响的为多数,这是与其他年代未成年犯罪的最大区别。



3.犯罪背景情况:普遍家庭条件较差,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家庭残缺和家庭教育缺位等。未成年犯为外来农民工占很大比例,其家庭经济条件贫困的居多。700余名未成年犯中,家庭比较困难占一半左右,还有不少未成年犯父母离异或




幼时为留守儿童,自小由祖辈隔代教育,辍学后进大城市务工,在物欲、激情趋势下走上犯罪道路。据统计,该类犯罪中35%家庭结构残缺缺,28%父母离异或一方早逝,2.9%为孤儿。



二、未成年犯罪行为特征

与成年犯罪人不同,未成年犯罪可分为四种类型:冲动型、叛逆型、贪利型和跟风型,特点主要体现在:



其一是行为的模仿性、暴力性。未成年人辨识能力差、效仿能力强,极易被暴力、凶杀及黄赌毒等犯罪亚文化侵袭,为不法分子利用,同类人群易交叉感染。很大比例的未成年犯罪行为是模仿电影、游戏中暴力行为。



其二是行为的反复性、贪利性。根据福建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统计, 2006未成年犯总数851人,重新犯罪人数31人;2007年未成年犯总数808人,重新犯罪人数21人;2008年未成年犯总数783人,重新犯罪人数71人,有些地区重新犯罪率达到10%以上。③可见未成年人犯罪的反复性甚高,其感受到生理或心理上的快感后,不断强化了违法犯罪意念。



其三是行为的纠合性、盲动性。未成年违法犯罪往往是受到问题同伴、不良亚文化等外界影响,法律意识、道德意识、自控力薄弱,讲所谓江湖义气,趋同性、群体化严重,冲破脆弱的理智防范体系爆发激情,触犯法律。



三、未成年犯罪原因分析

未成年犯罪数量逐年增高是主客观多重消极因素、社会矛盾相互渗透的结果。究其原因,主观上是由未成年自身引起,客观上则是家庭、学校、社会的不良环境、风气造成的。



(一)未成人自身的身心缺陷

未成年人处于一个特殊的成长阶段,这一阶段其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比较特殊。身理上未成年人处成长发育快速的青春期,生理变化快,这使得其变得焦躁易怒,自制能力差时很容易因情绪冲动而犯罪。当然,未成年人生理上的变化也会引起心理上的变化,一方面认识能力和自尊心因着年龄的增长而加强,使其独立的同时也容易形成叛逆的心理,对管教抱着对立情绪,易结交不良友人,沾染不良嗜好。另一方面好奇心也随着增强,对于外界有强烈认知欲却没有正确引导,又加上自身不成熟,好奇心就会变成犯罪的推动力。



(二)未成年人教育的匮乏

首先,家庭教育的不足。没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很容易造成未成年人心理偏差而违禁犯忌。在家庭冷漠型的教育方式中,不是粗暴专断就是放任不管,类家庭教育下的未成年人不是有暴力倾向就是喜欢任意妄为导致行为出格。而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bbb27c79d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a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