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争抢玩具的现1

2023-02-20 20:33: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班幼儿争抢玩具的现1》,欢迎阅读!
小班,争抢,幼儿,玩具

小班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

小班幼儿经常会出现争抢玩具的现象,这属于3-4岁幼儿的年龄特点,这个年龄的孩子处于绝对“自我中心”状态。游戏中他们经常会出现别人玩什么自己也想玩什么,看见别人有的,自己总是想要。

我们在品德教育中,“以理服人”本是我们应恪守的教育原则,讲故事也是幼儿教育常采用的方法。那么为什么会让我们感觉有的孩子似乎“屡教不改”呢?想起教育学老师给我们上课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此时我深深体会到这句话的意义。大家都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小班幼儿刚入园的时候,一个孩子哭着想要别人手中的玩具小熊,老师一看小熊没有了,就拿了个玩具小猫,摇着递了过去,这个孩子立即破涕为笑,和老师一起快乐地玩着玩具小猫。这时一个玩小熊的孩子放下小熊去拿小猫,紧跟着,小熊的孩子纷纷换成了小猫。能够想像,这些小不点连自己究竟想要什么都搞不清楚的心理水平上,我们去给他们讲一些抽象的道理,他们自然是难以理解的。在实习的期间,我看到一位老师是这样的:她对一个抢玩具的孩子说“你把宝宝的玩具抢走了,他没有了怎么办?”老师本意是想通过这样让他具体地看到“别人没有了”,从而知道“自己不对了”。而孩子却很坦然地说去那儿拿一个(那儿即玩具架)。这就更清楚地说明此时孩子还不具备“因为我抢了,所以他没有了。”这样的逻辑推理水平,也还不具备换位思考的水平。所以,有时我们绞尽脑汁编的故事也往往会感到白费心机。对孩子的教育本来就不是一加一必然等于二的结果,假如让孩子形成了逆反心理,就违背了我们的初衷,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与家长沟通联系,摆正孩子在家中的位置,注意随机引导。孩子的不良习惯很多是在自小的养育中就开始了。现代独生子女家庭中,成人对孩子的爱往往是单向的。这种单向的爱,使孩子只会享受家人的关怀、照顾,而不知道还要去关心别人。我们要根据幼儿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在日常生活中耐心持久地加以引导,如引导幼儿能将好吃的、好玩的与他人分享,让幼儿逐渐体验到除自己以外还有他人的存有,让幼儿逐渐摆脱“自我中心”状态。

模仿是3-4岁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行为习惯方面。我们可有意识地为幼儿树立榜样,比方当有的孩子听了对方的请求仍然不能把玩具给同伴玩时,成人则就以和幼儿平等的身份,去协助幼儿共同游戏的方法,如:“咱俩一起玩吧?”“你先玩,过一会儿再给我们玩。”等等,让幼儿从简单地实行模仿,逐渐变为自己成功交往经验的一局部。与此同时,孩子负面的行为自然会得到相对应的改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bc237c6f9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b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