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古诗诵读教学的意义宗旨及地位

2022-08-21 10:19: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低年级古诗诵读教学的意义宗旨及地位》,欢迎阅读!
诵读,低年级,古诗,宗旨,地位



小学低年级古诗诵读教学的意义宗旨及地位

中国古典诗歌是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它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淌的是祖先们沉重的生活;它抒情真挚、感人肺腑,道不能道之景,抒难抒之情;它写景自然、怡人耳目,引人遥看西岭千秋雪注目万里送秋雁,听得十里蛙鸣,闻到十里荷香。故而,古诗词当之无愧成为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加强古诗词习诵,重视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小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古诗诵读教学的意义

1、审美教育作用

古诗词把音韵美、意境美、哲理美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文字的诗可以简单解说为美的有韵律的创造。如李白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刘禹锡的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些佳句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理,既闪耀着美的光彩,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既抓住亦画、亦情、亦理的特点,又能引发学生思想情操的美化。因此小学古诗诵读教学就是一种美的教学。小学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审美体系,对于好坏、美丑、善恶往往凭借表象去感知,还不能分析其内在的美感和价值。我们通过古诗诵读教学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点,为古诗词往往反映一种内敛的、含蓄的感情,诗人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蕴含在诗词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古诗的讲解,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让学生得到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



2、想象力的培养

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力,要想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想象力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古诗词具有篇幅短小、语言简洁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品味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去补充和领悟,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有着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将古诗词作为一个载体,去补充、联想和创造,以构造诗中的画面。古人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即是这个道理。由此可以引出古诗词的第三个作用,那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3、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古诗词教学为我们提供一个发挥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进行艺术再造的空间。学生读古诗词时,一般对诗中描绘的各种形象大都曾见过,之后利用想象力,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形象进行再造组合,从而在大脑中重新创造一个画面。这样不仅对诗意的理解




更加深刻到位,也充分体现了主导地位,提高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汲取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古诗词不仅体现古人对社会风物、人情事理的深刻认识,而且也是多少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古诗词教学大量汲取古代思想的精髓,积极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它能让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激发学生爱国及思乡惜友之情,同时教给学生明白事理、安身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并且,它还可以培养学生在音乐、建筑、绘画等方面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古诗词教学不论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其他方面的培养都有积极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充分领悟古诗词的意境。



二、古诗诵读教学的宗旨

观察语文教育的全程,诵读法始终是古诗教学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它由简单的无意识的背诵,发展为读思相伴,读悟相随,并由简单的识字到深入的涵泳,体味;历经了由雏形到渐趋成熟的历史变迁。其宗旨是:



1、注重积累,加强语感

读书要多而熟,要日积月累,积累岁月,见道弥深。这是说读书的时间久了,道理也就理解的更透彻。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离不开对语言材料的积累,而语言的积累,若没有一定质和量的识记过程,很难产生预期效果,而诵读法为语言的识记提供了保证,也为大量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前提条件。诵读法是一种特别有效的记忆方法,学生大声诵读课文时,眼,耳,口并用,各种感官全部调动起来,出之于口,入之于心,全心投入,凝神静气,不仅会引起他们对诵读内容的高度注意,而且可以提高其想象能力,理解能力,从而达到快速记忆的效果。诵读得多了,务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其意皆出于吾之心,内化为自己的言和意。因此历代的教育家都强调诵读的重要性。



2、强调精思,涵泳体味

古人认为,诵读和精思密不可分相伴相随,强调精思体味妙用唐代韩愈认为读书要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经事者比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北宋张载提出书须成诵,熟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而之。朱熹在《学规类编》中指出:读书无他,惟笃志虚心,反复吟诵,方有功耳。清人曾国藩认为凡精读之书,要高声吟诵,要密咏恬吟。晚清王筠也认为读书要由易到难,要圈点勾划,要熟读而心悟,熟读精思,事理通达,这是古代一些教育家的教学原则。



3、提倡自学,重在感悟




传统诵读法,固然有一些落伍的东西,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教与学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良方。蒙学教育阶段的点读法,元代程端礼在《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里有关读经的要点,曾国藩猛攻和慢温的读书法,清末王筠的读书经验谈都详细地对学习诵读的方法进行了阐述。这些方法一旦被学生掌握,就会成为学生终生获益的自学之道。诵读的内容,大多是融识字认句、历史知识、伦理道德等文史哲于一体的典范作品;不仅有精粹的语言文字,而且有精辟的人生道理,还有体现中华民族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的文章,读得多了,读得熟了,久而熏陶,就自然掌握了一些好的文辞和章法,感悟到了一些美好的情趣和意境,接受到一些感动和教育,对孩子们的立身行事起到积极的指引作用。



三、结论

古诗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功的古诗教学会促进其他文学体裁的教学。在小学教材中,古诗教学内容占很大比例,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感有着重要作用。诵读教学法是我国传统古诗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强调积累,培养语感,提倡精思,讲究涵泳体味,注重自学,是其宗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bfc132ab6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3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