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时代网络舆情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影响

2022-12-28 06:20: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试析新时代网络舆情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影响》,欢迎阅读!
舆情,试析,新时代,资助,高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试析新时代网络舆情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影响

作者:杨凡健 王彩霞

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15

摘要:在信息化日益加速的今天,网络舆情对社会的影响变得更加的广泛和深刻。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资助教育工作是重要的一环。网络舆情自然会影响到资助工作。一方面,其对资助工作带来挑战。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少机遇。本文就是对新时代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并阐述其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影响,为新时代网络舆情下的资助工作提供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网络舆情 资助工作 高等学校 一、新时代网络舆情的内涵和特点

从传统的社会学理论上讲,舆情本身是民意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民意的一种综合反映。那么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新时代网络舆情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扁平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是纵向分级的,消息的传播需要通过各种层级才能到达基层受众。但是互联网是扁平分层的。这就意味着消息的发出者和接收者之间没有障碍。二是民主化。在新时代,互联网的使用者能够积极发声。制造出一种民主的现象。这与扁平化紧密结合。因为扁平化的存在,网络民主变得更加的简单。三是泡沫化。现在的网络舆情呈现出一种繁荣的景象。这种繁荣是建立在扁平与民主基础之上。网络舆论的多样性、多元化、多极化,也意味着舆情处理,会更难。

二、学生资助工作的内容与特点

20075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决定从2007年秋季开学起全面贯彻落实新的资助政策。目前,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包括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基层就业及应征如入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退役士教育资助、师范生免费教育、勤工助学等内容。

现阶段,资助工作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覆盖面广。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凡是通过贫困生认定的同学都能拿到国家助学金,对于家庭属于精准扶贫户的学生,原则上要保证其获得二等以上助学金,除非其本人提交纸质说明声明放弃。除了国家规定的一些助学内容,学校还有大病补助,临时性困难补助等资助政策。确保每一个家庭困难学生能够享受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第二,资助额度高。例如国家奖学金每人每年为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每人每年为5000元。國家助学金分为每人每年4000元,3000元和2000元三个档次。兜底的是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家助学金。如果学生成绩优秀,就有可能同时获得助学金和奖学金,一年的奖助学金收入在10000元左右。这样从根本上解决了因经济问题上学难的问题。第三,敏感性强。凡是涉及到钱的问题,往往都是学生比较关心的话题。学生可能会对奖助学金评定的流程和结果进行质疑。如果评定的不公,甚至会导致投诉和举报。第四,资助工作更暖心。一是资助预警前移,二是宣传时间前移,三是热线电话开通时间前移,四是助学贷款办理窗口前移,五是绿色通前移。

三、新时代网络舆情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影响

1.新时代的网络舆情对学生资助工作的监督更加全面。自十八大以来,政治风气可谓焕然一新。各项工作的开展更加的制度化,规范化。新时代的网络舆情对学生资助工作的监督更加的全面,拓展了监督的渠道。一是查询举报途径和监督制度更加的方便。在每年奖学金和助学金评定的时候,学校都会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告知举报途径。二是举报监督的平台更多。例如微博、微信、QQ空间、网络直播,录制视频等等。更有甚者,现在学生在与老师聊天的时候通过录音或保存聊天截图来发现老师表达中的漏洞,以此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这种监督我们也应该警惕。原因就在于小道消息的传播。个别同学会因为对政策的误读或者对评选过程的不理解导致其发布一些不当言论。这些不当言论在经过演绎和发酵之后会变得越来越夸张,进而给资助工作带来困难。新时代网络传播很难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发酵起来之后的影响力往往会大于传统宣传途径。

2.新时代的网络舆情让学生资助工作的宣传更加便捷。一方面,我们学校层面通过微信官方平台,QQ官方平台推送相关资助政策。在每一年9月份,助学金认定与评定之前,学校和学院就会通过官方的一些网络平台推送相关通知和政策。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务必保证每一位在校学生对基本资助政策有所了解。如何做到这一点,网络手段就显得十分重要。另一方面,在每年的资助工作开始前,我们都会同意建立工作群,例如国家助学金评定小组”“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定工作群等等。这样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提升了工作的效率。

3.新时代的网络舆情让学生资助工作出现了新的困难。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只不过在工作中需要权衡其利弊。第一,网络舆情让小道消息迅速蔓延,对评比造成不良影响。在资助工作中,因为种种原因,覆盖面和公开性不能完全保证。这就会引起部分同学的猜忌。例如,在我们评审助学金环节,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一般都采取小范围进行。第二,网络成为学生发泄情绪的场所,影响资助工作的公平性。例如,个别同学家庭困难,但是不会协调寝室或班级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矛盾突出。在评审助学金时候,有匿名投诉渠道。这就可能会导致其他同学匿名举报。第三,网络舆情虽然影响迅速,但缺乏人情味。在平时消息的发布和数据的统计中,网络让工作便捷的同时也减少了辅导员与学生交流的时间。这种机械化的操作会让师生之间的情感变得冷漠。

总之,新时代网络舆情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作为高校的学生工作者应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利用好新时代的网络舆情,做好为学生服务的工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https//www.chsi.com.cn/gjzxdk/news/201903/20190318/1774110935.htmljsessionid=37DF73908D00A8A0FE20E88D2E8F4BC5EB.全国资助工作管理中心. [2]杨雪萍.《网络舆情对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2013

[3]3.郑闽网络舆情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第8. [4]曾学清.自媒体时代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安全引导研究[J].智库时代,2017年第12.

[5]王景.刘艳自媒体时代下高职学生舆情管理策略研究[J].newmedia research2017年第2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cb27f6eba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f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