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工艺

2023-01-02 17:20: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印刷工艺》,欢迎阅读!
印刷,工艺

www.mofeisheji.com

第一章

印刷定义

“印刷”一词源于我国隋唐早期

“印刷”顾名思义就是印和刷的结合。“印”包含印版与纸,“刷”包含色料与压力。

早期定义,就是利用一定的压力使印版上的油墨或其他黏附性色料向承印物转移的技术。 现代定义,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将原稿或载体上的文字和图像信息,借助于油墨或色料,批量地转移到纸上或其他承印物表面的技术。

印刷的发明与传播

印刷被誉为人类的“文明之母” 竹片和木板是中国早期的书写材料。

用竹片写的叫“简策”,用木板作载体进行书写的叫“版牍”

毕昇首创泥活字,造出世界上第一副泥活字。

公元105年(东汉元兴元年)蔡伦用树皮、麻头等植物做原料制成“蔡侯纸”

公元7世纪,唐朝初期佛教盛行,汉字不断演变规范,纸、笔、墨等工具不断改进,盖印、拓印技术成熟,印刷具备初型。

公元868年,雕版印刷《金刚经》标志着雕版印刷术发展完善,此技术于9世纪普及。 《金刚经》是人类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印刷品。 雕版印刷是由盖印和拓石两种方法发展而形成的,是一种从反刻阳文的整版,经过翻印而获取正写文字或图样。

公元1234年,崔怡用铸字印刷了《详定礼文》28本,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品。 公元1297年,王祯创制木活字与转轮排字法,写成“选活字印事法”

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与活字版、雕版印刷,远在欧洲人谷腾堡之前400年。 我国印刷术发明后,公元7世纪开始向国外传播。 公元770年,日本刻印的《无垢净光经根本陀罗尼》,是中国东渡高僧鉴真和尚与同去的中国匠人带入的。

公元13世纪,中国印刷术传入当时东西方交通枢纽伊朗。

1440年古腾堡铅合金活字印刷术承印方式由“刷印”变为“压印”比毕昇泥活字晚400年,比王祯木活字晚50



中国对印刷的贡献

19世纪初,受我国印刷术影响而产生的西方“近代印刷术”,伴随着帝国主义的侵入,以传教的方式传播到我国。

1807年,铅活字印刷术传入中国

1819-1823年,英国人马礼逊第一次用汉字铅活字印出了一部《新旧约圣经》 1838年,英国人台约尔制成了第一套汉文铅字字模。

1844-1846年间,宁波美华书馆主持人姜别利继承戴尔始创电铸汉字字模。

1860年,姜别利又改进了汉字排字架,将中文铅字分为常用、备用和罕用字三大类,并以《康熙字典》部首检字法分部编排。

1900年,上海徐家汇天主堂所属土山湾印书馆在中国最早使用照相制版术。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京师陆军测绘学堂开设了制版印刷班。 1933年创办了北平新闻专科学校。

1935年,在上海成立中国印刷学会,同时出版其会刊《中国印刷》



www.mofeisheji.com


www.mofeisheji.com

电子计算机印前技术

1924年,日本发明了汉字照相排字机,20世纪40年代末发明了电子计算机,60年代后,发明了在计算机控制下利用阴极射线管(CRT)选字成像的新技术,70年代后又发明了由计算机控制的激光照排设备。 电子计算机印前技术:由激光拍照排字组成的电子印前处理技术,能使用微型计算机作为文字输入的前端系统,并以台式平面扫描机输入图像信息,再通过光栅图像处理(RIP,将文字与图像组成整页版面点阵信息,在显示屏、激光印字机和激光照排机上输出或直接扫描制版,功能齐全,效率高,成为印刷技术高速发展的起点。

桌面出版系统

20世纪70年代,集光机电为一体的电子分色机的发明使用,使图像处理速度更快、质量更高。

桌面出版系统最初是在1985年由美国人波导.希莱纳得提出的。

1986年,桌面出版系统正式出现,目前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已取代了传统制版工艺。 彩色桌面出版系统:指能够完成图像录入、文字管理、图像编辑、版面设计、图文合成、图文输出的桌面处理技术。由计算机主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设备及通信设备五部分组成。



印刷业的发展趋势 1)电子商务 2)色彩管理

3)工作流程化

扫描·制作·检查·补漏白·拼大版·输出·打样·校对·签稿·印刷 4)数码打样 5)加网技术 6)直接制版技术 7)可变数据印刷



印刷出版规范

印刷出版物必须有版权页和条形码,这是国际上出版社“版权所有,不准翻印”的专利标记。 版权页的内容包括:书名、作者、编者、译者的姓名;出版社、发行者和印刷者名称及地点;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开本、印张和字数;出版年月、版式、印次和印数;标准书号和定价等。

中国标准书号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13位数字组成。这13位数字又分为5部分,中间用短线“-”隔开。

1.前缀号:国际物品编码协会提供给国际ISBN中心使用的编码。目前使用的前缀号为:978 2.组号:标识国家、地理区域、语言及其他社会集团划分的组织。由国际ISBN中心设置和分配,我国的组号为一位数字“7

3.出版者号:标识具体的出版者,它由中国ISBN中心设置和分配,长度26位数字。 4.书序号:标识出版物的出版次序,由出版者管理和分配。

5.校验码:采用模数10加权算法计算,其功能在于对中国标准书号的正确与否进行检验。 中国标准书号的书写或印刷格式:ISBN 978-7-5064-2595-7 19562月,文化部颁发并实施《全国图书统一编号方案》(简称“全国统一书号” 1982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ISBN组织,数字组号“7



www.mofeisheji.com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cd635eb4afe04a1b071dea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