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学

2022-04-13 16:27: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网络社会学》,欢迎阅读!
社会学,网络

论现行网络道德规范

【内容摘要】互联网20世纪90年代中叶开始普及以来,网民的数量以几何级数的速度飞速增长,并且已经对人们的实际生活产生了相当大的现实影响。但是,网络空间对人们的网络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网络参与者对网络仍处于一种非常混浊模糊的状态。高技术的兴起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的沟通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网络以其独特多样的方式,把众多的社会成员纳入到网络社会中,然而,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和超时空性使得人性的善恶难以分辨,传统的道德规范受到严重的冲击,社会亟需一个新的社会道德规范来约束网络成员的行为,特别是加快传统道德规范与网络社会的整合。 【关键词】网络社会 网络文化 道德 规范 【正文】

网络规范是网络成员在网络交往中形成的一种不同于现实社会的、共同默认的行为规范。网络规范从一诞生就存在着一对矛盾——虚拟与现实的矛盾。人类社会的发展表明:会的每一部发展,都伴随着认得本性的改善、精神的觉醒和价值实现的过程,道德规范的进步也是伴随社会生活观念的发展,从根本上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网络的发展是在资本主义经济的推动下发展壮大的,最初的网络规范也源于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一种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化的网络道德规范。20世纪80年代网络在我国才开始发展起步,近20年间,计算机网络大大普及到广大普通群众当中,网民迅猛增加,小到儿童,达到老年人,中国的网络社会形成了一个大的群体。中国五千多年积淀下来的文化,为我们当代人造就了一个完整高尚的道德规范体系。然而,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蔓延,国外的的文化产品大量涌入,不断侵蚀着中国的传统社会规范,新一代的青年人渐渐出现了道德失范现象。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思想认识、行为方式已经或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许多传统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受到严重的挑战。

计算机技术的革新和广泛应用于每个领域,使与之相关的道德规范问题,如隐私问题、计算机犯罪问题及信息技术滥用问题等也逐渐明朗化[2]。计算机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即保存了人们的隐私信息和财产,也使人们的信息和财产随时都有可能被盗的危险。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是有悖于传统伦理的行为出现在网络交往中,却不会受到攻击。低俗下流的词汇,也频频出现在网络交往中,暴力淫秽的文化泛滥,一批批拥有高技术的计算机但道德沦陷的人,使得网络道德规范不符合现实社会道德规范。

网络勃兴所引发的数字化、信息化个全球化革命,正以极其迅捷的速度广泛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并全方位的改变这人类的面貌,改变这我们的思考方式、行为倾向、社区形态以及自我认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人类传统的道德规范带来相当大的冲击。些黑客有意的制造病毒,造成大面积的网络瘫痪,或者盗窃国家机密和盗取别人的银行帐号等犯罪行为,成为各国政府最头痛的难题。尤其是网络空间中的色情暴力内容对青少年开放、嗜网成瘾所引发的社会犯罪和心理问题给社会留下隐患。如今的网络道德规范没有完善的道德标准,导致许多的网民拿网络社会中的道德标准处理现实社会中的事务。

西方敌对势力凭借其经济、科技的优势,以互联网为新的形势和载体加紧对我国实行“分化”和西化,在网络阵地里进行政治、宗教思想和生活方式的渗透。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全球形成了一种既独立于现实社会之外,有和现实社会有密切联系的虚拟化的“网络社会”。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社会化的不断发展,网络参与者的低龄化成为大趋势。任何新技术革命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会带给人类的伦理道德上的困惑一样,网络对青少年也是一把双刃剑。他一方面带给人们大量的信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带给人们新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另一方面,网上复杂低俗的思想观念也误导和腐化青少年的思想,网上散布的暴力色情信息、网络言论也在侵蚀这80后、90后青少年的价值观,网络上的交流方式


也导致网络参与行为方式上的种种问题,这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挑战,也警视人们提高道德规范净化网络风气乃当务之急。虚拟性致使对网上美好事物似信非信,对别人产生不信任感,“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3]。导致诚信危机。 原因

1. 网络监管机制不完善

我国自90年代互联网才开始发展起来,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互联网也普及大众化,管理模式也是模仿国外和借鉴国外经验建立的。可是,国外自建立伊始基于建立了完善的监管机制并不断加强管理。而我国的网民盲目使用网络,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社会也没有认可的网络标准,加上唯利是图的人性缺陷,凸显出我国的监管漏洞百出。从新闻出版署和文化部对《魔鬼世界》的批准的分歧上就可看出来。 2. 对网络的过分依赖

网络空间花样翻新的技术是许多网民沉溺其中,尤其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是许多人产生了对网络长期依赖性。90年代随着计算机光纤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网络已渗透到各个领域。也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如偷窥他人的隐私、盗取银行信息、散布病毒等等。对青少年来说,网络游戏是最大病源,各种商家推出诱惑性、仿真性的暴力游戏迎合了青少年的好奇心,导致许多的青少年沉溺其中,不可自拔。《魔鬼世界》就是很好的例子。

3. 对网络本质的认识不足

网络交往是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以符号为中介的交往活动,它具有虚拟性、开放性、自由性、平等性和互动性等特点。交往者往往以虚假的身份参与对话,并对待自己和别人,对网络上的美好事物抱以似信非信的态度,使社会活动及网络的道德制约淡化,随意公布他人隐私、不负责任的制造虚假信息、充当电脑黑客等行为,把这些作为快乐。网民很容易瘦西方社会错误的思潮蒙蔽和腐蚀而迷失方向,人与人的依赖关系被人机取代,际关系疏远。

4. 传统道德的缺失

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形成了完善高尚的道德规范体系,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起到了很好的约束作用,造就了我国的礼仪之邦的文明形象。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外来低俗文化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传统道德规范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以德报怨”“言行一致,心诚为本”“礼、义、仁、智、信”在社会网络中已荡然无存[4]而且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也使得一些人敢于摆脱传统道德规范的约束而不受谴责而做出不良行为。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对网络文化的一场失败。 5.计算机技术的革新与普及

计算机技术的革新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给人民的生活和交流带来便捷。而另一方面也使得不法行为得到技术上的支持,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高科技犯罪,偷取机密信息而不留痕迹,让人防不胜防。以互联网为媒介,网上色情暴力泛滥,服务器设在国外难以遏制。在这隐蔽的空间里人的身份行为方式目的得到隐蔽和篡改,为谎言、盗窃、不负责任的谩骂和发布虚假信息提供了巨大方便,而不受传统道义的谴责[5] 解决办法

1. 完善管理机制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针对当前的网络中的不法行为和不道德行径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予以制止,对于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我国法律学者和工作者要积极探索网络法律制度建设,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献言献策。光靠立法是不够的,还应该发动人民群众加强监督,引导人们认清网络社会的本质,提高道德素质,加强舆论的监督作用。


2. 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虽然网络普及大众化已取得可喜的成就,但仍有很多成年人认识不足,以致被网络的表面美好事物所误导。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吧网络道德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为的是向人们普及健康的网络文化教育充分认识网络的本质,从而形成一个崇高风尚的社会主义网络文化,使人们能自觉抵制反动的、腐朽的、庸俗的信息文化侵入,向低俗的网络道德开展一场人民战争。 3. 进行积极引导和改造

对于沉溺于网络当中且拥有高技术的网络参与者,我们不能“一棒子打死”,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改造。还有许多的网络游戏者钟情于网络游戏的暴力性、动感性、刺激性,长此以往,会导致其行为的暴力、冷漠和孤独。因此,对他们应该运用网络平台推出良好的网络教育加强对网络游戏的监管,把他们从网络游戏中带到现实社会中。值得一提的是,黑客虽然是许多国家政府最头痛的网络杀手,但只要引导得当,可起到很好的作用。黑客造成的破坏范围往往超过人们想象的范围。今天的黑客不再满足于恶作剧似的网络入侵、散播病毒,他们对政治的兴趣越来越浓。今年美国经常发布“黑客威胁 ”的言论攻击我国,可以看出黑客在当今世界上的作用。正是由于黑客的巨大作用,一些国家政府也设法以“黑”制“黑”,甚至建立了“网军”。尤其是敌对国家攻击我国的言论,激起了我国的黑客的愤慨,对其网络进行攻击,维护了我国的声誉和网络安全,因而被称为“红客”,体现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充分说明正确的引导他们,会起到很好的反馈意义。 4. 发展网络监控技术

在对网络道德规范进行软手段的同时,也要实施硬手段,针对色情、暴力、反动信息的泛滥,应积极研发监控、屏蔽不良信息的加密技术和防火墙技术。国家应设立专门机构开展工作,并维护互联网的安全,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运用到中文网站当中,以“优秀文化”遏制“低俗文化”,软硬兼施,使传统道德文化与网络道德文化加快整合。 21的中国将成为生产总产值第一,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步,物质与精神二者应同时发展,中共中央及政府及时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核心价值观的号召。在网络文化日趋发展的今天,规范网络道德是重要组成部分,应大力提倡马克思主义与网络道德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加快中国传统文焕道德规范与网络道德规范的整合,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网络文化中大放异彩,建设一个风气高尚的网络道德的规范体系,为我国izai信息化竞争中夺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杨立英著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 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310 265 [2]杨立英著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 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310 389 [3]杨立英著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 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310 489

[4]贺善侃著 《网络时代社会发展的新纪元》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200412 199 [5]郭玉锦、王欢著 《网络社会学 中国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5 68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d63890a581b6bd97f19ea8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