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官职名称及古今对照

2023-04-29 22:08: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言文官职名称及古今对照》,欢迎阅读!
文言文,官职,古今,对照,名称

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迁”动词十三例 孔子曰:“学而优则仕。”所以在中国古代,走向宦途一般是“名人”的必经之路。而文言文中,关于官职变迁的就有一类专门的动词,较好地掌握这一类动词,对于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短文大有裨益。以下所举之十三类词,是平常学习和各类考试中可以经常遇见,希望同学们好好掌握。

1、贬 降职 《旧唐书·刘禹锡传》:“~连州刺史。”

2、谪 被罚流放贬职 《岳阳楼记》:“滕子京~守巴陵郡。”

3、徙 调职 《史记·淮阴侯列传》:“~齐王信为楚王。”

[]在调职的意义上,“迁”表示升官,“左迁”则表示降职。“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史记》《汉书》中,这两字的区别尤为明显。

4、知 主持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产其将~政矣。”

5、判 高职位或出任地方官 《宋史·韩绮传》:“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相州。” 6、任 担负、担任 《史记·蒙恬传》:“恬~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7、授 授给、给予 《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朱轮军,即军中拜~。”

8、辟(bi)征召 《晋书·谢安传》:“初~司徒府,除佐著作郎。”(当初受司徒府的征召,拜官为著作郎。)

9、举 推荐、推举 《左传·襄公三年》:“~其偏,不为党。”(偏:指任副职的人)

10 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 《史记·贾谊传》“孝文帝说之,超~,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11 任命,授职 李密《陈情表》“~臣洗马。(洗马,官名)

12、提 提拔 《北史·魏收传》:“~奖后辈,以名行为先。”(名行:名望和德行)

13、坐 因犯……罪或错误 《汉书》:“群臣~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

此外还有一些短语,也是与官职变迁有关,比如说“以荫补 +(某官名)”,意思是“靠先人的业绩补缺 +(某官名)”。

纵观近几年高考所选文言文阅读短文,几乎都是从唐宋以后所修的官方史书(人物传记)中摘取,其中关于官职变迁的动词尤多,同学们一定要引起必要的重视。

官职升迁知识补充 一、 表示授予、提升官职的词语

拜:《举隅》谓 “‘拜’授予官职(任命)或接受官职(上任)。”不确。“拜”是指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多用于两汉以前的史书。例句: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拜婴为大将军。——《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汉代以降,也还有用拜的,但较为少见,并且一般用于君主亲授大臣官职。例句:

顺宗继位,拜礼部员外郎。——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命:任命,委任。既有由人事机关授职,也有帝王直接授官。例句:

中丞颜岐奏曰: “‘李纲为金人所恶,虽已命相,宜及其未至罢之。’”——《宋史•李纲传》

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清史稿•玄宗本纪二》 察:考察后予以推举。常见与之相关的词语有“察举”。例句: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情表》

严仲子乃察举吾弟困污之中而交之。——《史记•刺客列传》

表:推荐授官。例句:

() 谦表(刘备)为豫州刺史。——《资治通鉴》(卷六十一)

(曹)操即表(孙)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资治通鉴》(卷六十三)

超:超级擢升。见与之相关的词语有“超迁”“超擢”。例句: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中大夫。——《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子璠亦超擢太长少卿。——《明史•徐阶传》 就:接受官职,到任视事。常与之相关的词语有“就吏”、“就职”。例句:

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晋书•阮籍传》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

起:由民间征聘或罢官后朝廷再授官职。《举隅》解释不够全面。例句:

起樗里子于国。——《战国策•秦策》

寻起林则徐督师。——《清史稿•徐广缙传》 简、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例句: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陟:升迁,指官吏的升迁和进用。例句: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举隅》未注音,不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当“辟”为“征召”义时读作“bì”。 二、 表示降职或罢免官职的词语

废:《字汇•广部》:“废,放也。” 废黜、贬退。常见与之相关的词语有“废免”、“废黜”、“不废”等。例句:

不胜其任者废免。——《管子•明法解》

殷中军被废,徙东阳。——《世说新语•文学 斥:驱逐,疏远。《广韵•昔韵》:“斥,逐也,


远也。” 常见与之相关的词语有“逐斥”。例句: 辅星明近,辅臣亲强,斥小、疏弱。——《史记•天官书》

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封建论》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常见与之相关的词语有“放逐”例句:

放弑其君,则贱之。——《周礼•夏官•大司马》 放宁夏道——《谭嗣同》 出:《举隅》指出“出”“离开京城外调; ‘入’ 以直龙图阁徐禧知诰,权御史中丞。——《宋史•神宗纪三》

摄:兼理,尤指暂时代理。例句:

羊舌鲋摄司马。——《左传•昭公十三年》 假:同“摄”。例句:

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纪》 隆化中,假仪同三司,承光中授仪同三司。——《隋书•李德林传》

行:《举隅》认为“行”不表示官职的变动,其实相对。”其实,“出”也特指“出仕”即“出任”。例句:

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周易•系辞上》

黜:除了有降职或罢免(详见《举隅》)之意外,一般也用于削夺王位或太子的王位继承权。例句: 莒纪公省太子仆,又生季佗,爱季佗而黜仆。——《左传•文公十八年》

三、 表示调动官职的词语

徙:《举隅》释为“贬谪”,误。“徙”原意为迁移,引申为调动、调职。与“迁”相比,“迁”表示升官,而徙则表示一般的调动,有时也偶用于升调。例句: 徙齐王信为楚王。——《史记•淮阴侯列传》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积年不徙。——《后汉书•张衡传》 第一例,由齐王调动为楚王,无所谓贬谪;第二例,从句意上看,当是用于升调。

调:除了有“调动、选拔或提拔官吏”(详见《举隅》)之意外,还有“第一次任官”的意思。例句: 举进士,中科甲,调谷城主薄。——《宋史•孔武仲传》

改:除了改任官职(详见《举隅》)之意外,有时也有微迁之意。例句:

召为中书舍人,改知开封府。——《宋史•蒋之奇传》

改盐铁判官。——《宋史•王济传》

归老十余年,不曾迁改。——范仲淹《乞召杜衍等备明堂老更表》

四、 表示兼职或代理官职的词语

署:除了“代理、暂任” (详见《举隅》)之意外,还有征辟授官之意。义同“征”、“辟”。例句: 丞相张齐贤经略环庆以西,署公判官已从。——欧阳修《尚书户部郎中……曾公神道碑铭》

护:监领,统领。一般指上级官员离职,由次一级官员暂行职权。常见与之相关的词语有“护印”、“护理”等。例句:

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口”——《史记•乐毅传》

权:暂时代理官职,详见《举隅》,然“权”一般特指所代之职高于本职,与“护”相反。例句:

不然。“行”有代理(官职)的意思,特指比本职低的兼理。例句:

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泷冈阡表》: 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判:高职兼任低职。例句:

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拜司空,河东节度使,判河阳。——《宋史•文彦博传》

古代官职名称补充知识

古代官职 现代官职 现代美国官职 宰相——国务院总理——国务卿

大将军——军委主席——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兵部尚书——国防部长——国防部长

吏部尚书——中组部部长——人事管理局长

礼部尚书——外交部部长(或下属礼仪司司长)——助理国务卿

户部尚书——财政部长——财政部长

工部尚书——建设部长——住房与城市发展部长 刑部尚书——司法部长——司法部长 左都御史——监察部长——国土安全部长 通政使司通政使——内务部长——内务部长 国子监祭酒——中央党校校长——耶鲁大学校长

内务府总管——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总统特别助

宗人府总管——中纪委主任——联邦调查局长 锦衣卫总管——国家安全局长——中央情报局长 大理寺卿——高法院长——最高法院长

顺天府尹——北京第一人民检查检查长——联邦上诉院长

军机大臣——中央军委委员——参谋长联席会议委员 殿阁大学士——政治局常委——参议员 内阁大学士——政治局委员——众议员 翰林院学士——文化部长——教育部长 上驷院总管——交通部长——运输部长 督察院总管——第一法官 总督——省委书记——州长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d85bbdb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