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施社会化课程中培养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2023-01-06 23:29: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在实施社会化课程中培养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欢迎阅读!
智障,社会化,适应,培养,能力

在实施社会化课程中培养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摘要】当今校园的教育活动中,对智障儿童的教育关注及关心持续上升,如何为其制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融入班级,在建立其规则意识的同时,使其兼具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是促进智障儿童教育工作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也是使其能够快速融入班集体生活的重要步骤。身为一名智障教育的老师,就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技巧和知识是乐于奉献的精神。让智障学生在走向社会的日常生活中能够自立。

【关键词】社会化课程;智障儿童;社会适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04-190-01

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如果恰当地改善他们的环境和进行专业的教育训练,那他们的状况是能够得到改善和提高的,甚至有的孩子能正常的生活。沟通是学习和生活的基础,是师生互动交流的基础,没有沟通就会对生活失去兴趣,针对智障儿童不同程度的沟通障碍,运用多种形式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人交际的能力,从而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给与智障学生人格的平等

平等是指社会主体在社会关系、社会生活中处于同等的地位,具有相同的发展机会,享有同等的权利。人格平等是指人们之间尽管存在性别、民族、职业、经济状况、生活等方面的差别,但应当具有相同的价值和尊严,处于相同的社会地位。给与智障学生人格的平等就是指我们要尊重智障学生,家长尊重自己智障的孩子,那是做父母的本能,我们教师尊重自己的学生,是我们教师的天职,在平时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孩子们优点的眼睛,更要有激发智障学生对生命热爱、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对智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

语言能力的形成是需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训练的,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们有表达的欲望和需求之后,说话的积极性才能被调动起来。由于智障儿童的特殊性,其学习环境需要有更强的生活化和活动化气息,教师可以利用视觉形象的作用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将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为轻松愉悦的活动。通过引导和训练培养智障儿童进行准确语言表达的能力。如在语文课上要学习《蔬菜》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或图片与实物,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蔬菜名称,并认识青菜、萝卜、白菜等,是什么颜色,在这种师生之间的问答或者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完整的语句和准确的用词能够更好地让人理解,也更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地提升。智障儿童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导致兴趣狭隘,但都喜欢吃,因此利用每天的餐后水果,有效激发学生沟通的兴趣。如:老师拿着水果问:这是什么?学生答:这是……”回答正确就可以得到水果;针对有言语障碍的学生,要求重复说三遍,有进步了就可以得到水果;针对不肯说的学生,老师进行诱导,只要说出来就可以得到水果。学生慢慢的都愿意沟通了,语言清楚了些,声音响亮了些。

三、创设体育游戏情境,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情境教学一直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因为和现实生活相似,所以学生感兴趣。那么在上体育教学课时,老师可以模拟一定的场景,让学生在场景中学会沟通。

因存在智力缺陷,智障儿童具有表达、行为、交往能力水平低下问题。其主要特点包括对活动认知的表现迟钝,感知信息能力有限;因较易情绪紧张,一旦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其情绪起伏波动剧烈,有时候会明显的不合群,具有性格孤僻的特点;因身体发育问题,其协调能力不佳,对动作控制方面远逊与常人。智障儿童在校园生活中也会表现出极大的不适:难以与其他同学正常的沟通、交流,有时候因其自我控制能力差,情绪反应剧烈会对课堂授课秩序造成一定的干扰,不仅使教师的正常授课受到影响,也往往会影响到周围的同学,长此以往,就导致其在校园生活中比较孤僻、难以融入集体。


鉴于此,考虑到智障儿童自身的特点和其在学校生活中的现状问题。促进体育教学中游戏情境教学的针对性,使特殊儿童在掌握运动技能、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因其感受到体育游戏的趣味性,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进以使其建立一定的竞合观念、集体观念、协作观念,从而使智障儿童能够积极地融入校园生活,交到新的朋友。 四、给智障生提供实践机会,提升其自理能力

面对低年龄患有智障问题且严重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细心呵护他们、帮助他们,因为这些学生都存在着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用一些能够准确表达,合情合理的工具去帮助他们。例如:在打扫教室的时候,让一些强壮有能力的人先去打扫,教师一边指导,一边让这些学生做,在做的过程中,老师要参与监督,在一些没有打扫到位的地方和没有清理的地方老师需要帮助并且指导他们,在教导他们一段时间后,学生就能适应,就会完成得相当不错,等这些同学完成的时候,让其他一些学生跟着模仿,学着照做,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在一些能力不强的学生做的工程中,让一些能够完成的学生在旁边给予指导与帮助。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学生们模仿的经验就会提升,他们也会尽可能的做到完美,让这些学生在打扫卫生中体验到自己能够完成的快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操作能力,让他们如何完成的过程给描述出来,达到增强记忆的方式。再举一个系自己的鞋带,我们先让年龄段低的学生看一些能够系完整的高龄段大学生,我们再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然后再让低龄段的学生进行模仿,再有什么不会的地方让他们进行交谈如果做。再他们做不成的情况下,老师再慢慢进行指导,带领学生一步一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做到的,老师尽量不要帮助他们,在一些学生能够做得完美或者做得好的,给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最后做得不完成的教师再多作指导帮助。我们对他们细心的指导,一遍一遍又一遍,最够他们终将会完成这项任务,就不用再去指导,让他们独立完成。对于年龄低的智障轻度的学生,我们的任务就是在他们完成自己任务的过程中,给与一部分的指导。就像比如穿衣服,先演示一遍如何穿好衣服,再指导学生穿衣服的顺序和技巧,先从内衣、上衣、外套、秋裤、外裤这样的顺序。让他们反复的练习,一直到他们掌握这样技巧,能够自己完成穿衣服的任务。进行有目的反复训练,智障学生根据重复性记忆和习惯性动作,可以独立完成一项任务,提高了独立的能力,增长了自信的源泉,为以后自己能在社会上独立完成任务、适应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教育好智障儿童是一项艰苦的工作,特别是对他们社会融合的培养。今后我们要加强学校、家庭、社区三方面的联结,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为智障儿童的社会融合创造条件,使他们能适应社会生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社会生活中真正被平等、公正的对待。 参考文献

[1]古立新.浅谈对智障儿童的分类及教育对策[J].都市家教月刊,20178):104-104. [2]李文会.新课标下智障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812):28-28. [3]黄警.浅谈如何有效地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行为习惯培养[J].科学咨询,201712):7-7.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d921fa320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