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是幸福人

2022-04-18 16:32: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书人是幸福人》,欢迎阅读!
读书人,幸福

谢冕



教学要求

1、联系各自的阅读经历和读书体会,理解“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内涵。

2、能边读边归纳文意,感知文章的主要写作特点。能唤起对本单元其他的相关联系。

3、能对文中某些内容作注释,逐步养成翻检工具书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理解字词句,边读边归纳大意,感知文章深刻内容。 2、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理解体验“读书人是幸福人” 2、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

1、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要点,掌握方法。 2、通过课堂交流讨论,感悟读书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可能都听过这样一句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什么意思呢?学习不能偷懒!读书学习是非常苦的一件事情。

我想做个调查,大家都认为读书是一件“苦差事”么? 1.你读书的感受

A B苦中有乐 C D乐中有苦

教师引导 选择AB的:你是个诚实的孩子 选择CD的:你是个幸福的孩子 2.你读书的目的:

A 考出好成绩 B 让家长高兴 C获取知识 D不知道 教师引导 选择ABD的:你是个诚实的孩子 选择C的:你是个幸福的孩子

那么,北京大学的王冕教授却说“读书人是幸福人”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读书人是幸福人》,来改变你们的这种陈旧的观点。

二、检查预习课文 老师:《读书人是幸福人》这篇文章的是什么体裁? 学生:议论文。

议论文三要素1.论点 作者所持的观点和看法 2.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 3.论证 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常见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 2.道理论证 3.对比论证 4.比喻论证 5.引用论证 (注:中心论点怎么找?应该是完整的一句话)

检查预习作业解释下列词语 浩瀚:广大;繁多。 加惠huì):施惠,给与好处。惠,给予或受到的好处、恩惠。 陶冶: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上溯; 往上推求或回想。睿智(ruì):英明有远见。睿,看得深远。


往哲先贤: 历代贤明、智慧之士。哲,有智慧;贤,有德行和才能。

三、作者简介:谢冕:福建省福州市人.是个爱读书人。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着有学术专着《湖岸诗评》 《共和国的星光》等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

四、听音频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准确把握课文基本信息体会作者的读书的幸福,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

2、集体合作、探究课文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情节和结构。 第一组学生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

找出作者关于“为什么读书人是幸福人”的语句。 ①读书人拥有两个世界

现实世界 (人人都有) 更丰富的世界 (读书人独有) ②阅读能进入不同时空的他人世界

不仅多识草木虫鱼, 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 饱览存在与不存在的奇风异俗。

⑵请从两方面(概述)读书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一是能开阔我们的知识视野;

二是获得扩大认知的无限可能性。 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那一句? TS“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是那一句?

第二段:阅读能增广见识,进入不同思考的外部世界。 第二组齐读第三自然段(重点段落)

1、第3段列举了许多书名和作家的材料,意在说明什么?论证什么观点? 具体事例:《论语》 《史记》 《正气歌》

马克思 列夫·托尔斯泰

①意在说明人们从读书学做人,学得人格。

②论证读书对人们的精神成长所起的巨大作用--陶冶精神。 2、首句中的“不仅--而且--”是什么关联词? 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

3、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起承上启下作用。第12自然段说明读书能使知识增广,第3自然段说明读书能使人格高尚。

4、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举例论证法;排比的修辞手法。 3段得中心句是那一句?

“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比“知识”更进一层的是“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作者用整个第3段来说明这一核心思想。

第三组齐读第四自然段


4段进一步论证:与书结缘,就注定能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

这里,作者对书得品味、质地、价值和档次作了优劣、高下之分。作者这种谨慎得区分,也提醒我们“开卷有益”的“卷”要做品味、质地、价值和档次的区别对待。

作者不仅告诉我们读书要读品质优良的一类,并且直言自己“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厌恶暴力,同情弱小,心灵纯净,富于正义感,情趣变得高雅,从幼年到成年,一步步向人间美好境界前进。

.“极大的可能”是否可删?为什么?

不可删。若删去,就变成了所有的读书人及和所有的书结缘的人都是有崇高追求和高尚情 趣的人,和原文意思不相符,表达不准确。

2.引用笛卡儿、雨果的名言有什么作用? 论证读书可以使人向善、避恶。 3、笛卡儿和雨果的话有怎样的含义?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一本好书,能给人以人格上的影响,使人向善。

?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被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果) 好的书籍,能提高人的认识,提高人判断是非的能力,使人避恶。 这一段的中心句:与好书结缘能使人“向善”“避恶” 全班齐读第五自然段 (文章完成论述) 最后一段“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独句成段,点名主题。再次点明主旨,呼应开头,总结全篇。读书人是幸福人。(也是全篇主旨)

四、写作特点:(板书)

论述性散文——夹叙夹议——以议带叙

文章层层推进,逐章显志,把读书能从时空角度扩大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拥有这一核心问题阐述得清清楚楚。

五、总结与引申:

我不知道,学习了这一课后,大家还有谁认为读书是苦差事的? 我们都知道“希望工程”“红凤工程”。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没有学上,没有书读。

大家有没有看过的导演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扮演小老师的魏敏芝,就是实实在在的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图)以及中国摄影家解海龙于19914月在安徽大别山区拍摄的照片《我要读书》,这张照片成为了希望工程的标志。图中主人公“大眼睛”苏明娟,都是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

我们今天能够坐在这里上学、读书,学习知识,陶冶情操,难道不应该是幸福的人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db41ecf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1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