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中的心理学理论

2023-01-09 01:29: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爱情中的心理学理论》,欢迎阅读!
心理学,理论,爱情



爱情中的心理学理论 到底什么是爱情?文人墨客的解读是浪漫,老百姓的解读是温暖;男人们认为它是复杂的,女人认为它是不切实际的......然而,毫无疑问,心理学家的解读则是最残酷的。

人们会对自己的行为和反应作出解释,叫做归因。所谓一见钟情,就是当你看见某人的时候,发现自己出现一些生理反应,包括心跳加速、感觉紧张、坐立不安之类的类似于焦虑的情况,心理学上,这叫生理唤起。在这个时候,你可能发现周围其实什么也没有特别,于是将自己的心慌意乱归因到眼前这个人身上,觉得自己大概是因为这个人才会有这样的感觉,这就是所谓一见钟情。

反过来,如果当你正处于生理唤起的状态时,再看见一个异性,你很可能会觉得自己一下子爱上了他(她)。比如说你正在跑步,拐角的地方撞见一个异性,你觉得自己被他(她)吸引了,但是也许真相是,你只是被吓了一跳。 人们一般都认为自己是一个高尚而且聪明的人,是一个能够看清事情对错,理智清醒绝不会犯傻的人,但是在爱情面前我们往往会愚蠢得要命,为啥呢?难道真是因为爱情蒙蔽了双眼?其实运用认知失调理论基本上能够很好的解释这个问题。

那么什么是认知失调呢?认知失调是一个心理学上的名词,用来描述在同一时间有着两种相矛盾的想法,因而产生了一种不甚舒适的紧张状态。更精确一点来说,是两种认知中所产生的一种不兼容的知觉,这里的认知指的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型式,包含看法、情绪、信仰,以及行为等。现在让我用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理论来解释一下为何在社会上有那么多的人在与异性交往中,在追求自己的真爱的过程中常常遭受失败的苦果和好多人为何以离婚这种方式来结束当初看似美好的婚姻。我觉得要解释这些主要有三个步骤:

当一开始,我们爱上了一个人,但是除了自己觉得对方很优秀,别人都说这个人不值得爱。谁会是傻瓜?我们会倾向于认为自己不是傻瓜,所以通常我们的解释是:别人不了解他(她),我了解他(她),所以我爱他(她),别人却认为他(她)不值得爱。------------------------盲目的第一步。

交往渐渐深入,发现自己原本感觉很优秀的人确实如别人说的那样不怎么样,这时候,我们一般会有较大的心理落差,但是我们能否勇于承认自己做了傻事呢?一些人可以做到,而一些人则会为自己的愚蠢找出路:其实他(她)还是有别的优点的,虽然现在还看不到,但是将来会证明的,还是继续和他(她)在一起吧。这个时候,我们脑海中对对方本来的认识和自己实际所采取的行动已经相互冲突矛盾了,这就产生了认知失调,通常我们会为了维护自己的正面形象,不惜歪曲事实了,继续的欺骗自己,继续的错误下去。------------------------糊涂的第二步。

两个人继续交往,直到真的结婚以后,日子一天一天的过,两人相处的时间越来越久,但是发现原本期望能发现优点的另一半却始终没有发生令人期待的改变,事实说明,错误的是自己。这时候我们开始说服自己:生活不止有爱人,还有孩子,还有家庭......我们开始坚持自己的错误,以免去面对令人难以承受的回头。这个时候,我们开始让自己认为:即使我们不是一个聪明的人,至少我们是善良的。到最后,我们终于掉进了自己挖的陷阱里面。


理学中的认知失调现象普遍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许多年轻人由于一开始所犯的认知失调,导致饱尝爱情的苦涩味,也有许多人,包括年轻人和中年人,由于最初的认知失调,导致最后以离婚来结束原本在他们心中美好的婚姻,学习认识和掌握认知失调发生的条件与时机,能过帮助我们了解自己是否真正的喜欢对方,喜欢对方的什么,是否和他(她)在一起是真正的快乐,而不是靠着一见钟情的错觉,靠着自欺欺人,自我的心理安慰来获得爱情,抚慰自己的心灵。 那么到底什么是爱情呢?到现在心理学家还是没有解读出爱情的本质。也许爱情就是大相无形,如果你感觉到它,它就在你身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dfcd0d63186bceb19e8bb3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