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应关注广度、深度和高度

2022-07-24 22:17: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好课”应关注广度、深度和高度》,欢迎阅读!
广度,深度,高度,关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好课应关注广度、深度和高度

作者:王付梅

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19年第51

; 要:好课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是每个学生成长的平台,一节课只有把握好广度、深度和高度,才能真正成为好课 关键词:课堂教学;好课;学习兴趣

有高度的课堂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我们应充分关注课堂的广度、深度和高度,关注这三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拓宽课堂教学的广度

依据新课标的理念,在课堂上重视教学的广度,引导学生拓宽视野,是非常必要的。在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课前的拓展内容选择余地大,或字词或名句,或才子或英雄,或讲典故或谈感受,只要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品德,熏陶学生情感的内容均可。课后的延伸,就要依据于文本,在探究文本的同时,选择与文本有关的内容来引导学生开拓视野,从而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 那么,拓宽诗词课堂的广度究竟要注意什么呢?

(一)将文本重新组合,把同类的文本组合在一起,展示情感的多面性和多层性。 如教授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可将其《望天门山》《秋浦歌》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能让学生走进李白的生命历程,知人论世,会发现这位诗仙丰富的一生也是艺术的一生。

又如教授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时,可将高适的《别董大》、李白的《赠汪伦》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认识不一样的送别,或凄婉悲凉,或慷慨悲壮,或热情洋溢。 (二)多进行对比阅读教学,将不同作家、不同类别的文本作比较欣赏,展示文学风格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如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与《回乡偶书》比较,体味离家时的思念和回乡时的感慨;将李清照和辛弃疾比较,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各自的特色;将李白与杜甫比较,领略诗仙和诗圣的艺术风采。

二、挖掘诗词课堂的深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e1b1990ce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b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