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日寻芳泗水滨

2022-10-21 23:09: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欢迎阅读!
寻芳,泗水

春日 朱熹



勝日1尋芳2泗水34,無邊光景5一時新6。等閑7識得8東風面9,萬紫千紅總10是春。

作者簡介

朱熹(公元11301200)字元晦,號晦庵,別稱紫陽,徽州婺源(今屬江西省)人,南宋理學家。他的思想,以「天理」為哲學的最高範疇,倡導「去人欲,存天理」。基於這一道德哲學,他對古代文化典籍重新作了系統的整理和解釋,他所編撰的《四書章句集注》、《詩集傳》等,是宋代開始中國讀書人應考必讀之書,影響中國七百餘年。他的思想對日本、朝鮮等國亦有深遠影響。他是很有文學修養的學者,詩和散文都有相當高的成就。

賞析重點

這是一首寓理於景的佳作,以描寫春景來比喻探求學問的精神。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寫的是春日踏青的所見和感想。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裏,詩人沿著「泗水」岸邊遊覽,感到萬物都沐浴在春風裡,生機勃發,風光景物,煥然一新。色彩繽紛的鮮花爭妍鬥麗,萬紫千紅,把周圍的景色裝點得燦爛多姿。

詩的第一句是全詩總序,「勝日」點出時令,「泗水濱」點出地點,「尋芳」點明主題。「尋」字的運用特別意味深長,一方面把詩人乘興出遊,著意尋覓美景的心情極其凝煉地表現出來;另一方面又成為牽繫詩人春遊的主線,下面三句即寫「尋」中所見、所感。次句渲染春日的氣象。「無邊」兩字拓閎了景物延展的空間,另一方面表達了春遊令人視野開闊,心胸舒暢的感覺。「一時」緊接無邊之後,時間的短促和空間的遼闊構成了鮮明的對照,隱含著一個設問:為甚麼無邊的大地在短暫的時間內就煥然一新呢?這「新」,既是春回大地、萬象更新的「新」,也是詩人到郊外遊賞、感到耳目一新的「新」。為什麼會「一時新」的答案,在第三句便找到。原來是春風吹拂萬物,給大地帶來新氣象。「識」字承「尋」字而來,因為特意「尋芳」,因而「識得」春光處處。最後一句,詩人從顏色上著筆,選取「紅」和「紫」兩種艷麗的色彩,將百花的爛漫多姿盡情渲染;又用「萬」,「千」這樣大的數字,加深色彩的濃度,擴闊了春色所及的範圍。短短四句詩中,詩人用極經濟的筆墨,寫了春水、春光、春風和春花,從而描繪出「春日」百花盛開、蓬勃日新的美好景象。

對於這一首詩,我們可以單從字面上去理解,將它當作是描寫春景的作品,但也可進一步去探求它深一層的寓意。讀者值得注意

的是,在朱熹生活的時代,泗水流域已沒入金人手中,他是不可能實地到該處遊覽的,故此「泗水」並非實指,這也不是一首紀遊寫實的詩。詩中的「泗水濱」,曾是孔子講學傳道的地方,後人常用「泗上」指孔學之鄉。「尋芳」,指探索儒家經典,鑽研學問。「東風」也就是春風,春風和煦,古人常用來比喻教育的作用普及而深入,所謂「識得東風面」,即是指受到儒家學說的薰陶,深深了解其中真義時的感受。領悟了博大精深的儒學哲理,那種心情,便如同感受春滿人間的美好境界一樣。

此詩語言平易清新,形象鮮明生動,意境優美高遠,寄哲理於景物之中,卻毫無理學家的說教氣息,是朱熹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12

勝日:天氣晴朗、春光明媚的日子。 尋芳:看花觀景。 3

泗水:在今山東省境內,流經孔子的家鄉曲阜之北。泗:[] 4

濱:河邊。 5

光景:風光景色。 6

一時新:煥然一新。 7

等閑:隨便,到處的意思。 8

識得:看到、感覺到。 9

東風面:春風的面貌。 10

總:都。


想一想

1. 學校旅行一般會在春季或秋季舉行,你喜歡春天郊遊還是秋天郊遊?為甚麼? 2. 試將香港的春天和冬天景象作一比較。你較喜歡哪一季節?為甚麼?

3. 春天有甚麼特別的景象、時令、食品、活動……請選一種你喜歡的作一介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e8e101ea76e58fafab0037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