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小学生古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022-09-08 16:17: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语文-小学生古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欢迎阅读!
京口,北固,怀古,古诗,小学生

小学语文-小学生古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注释】

选自《稼轩长短句》。永遇乐,词牌名。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作者66岁,在镇江任知府。北固亭,又作北顾亭,在京口(现在江苏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隔江可望见扬州。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无处寻找英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了。仲谋,孙权的字。他曾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

舞榭(xi)歌台:歌舞的台榭。榭,台上的房子。

寻常巷陌:普通的街道。巷、陌,这里都指街道。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在这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

当年:指刘裕为了恢复中原大举北伐的时候。

金戈铁马:这里指代精锐的部队。金戈,用金属制成的长枪。铁马,披甲的战马。

元嘉北顾:宋文帝刘义隆(刘裕的儿子)在元嘉二十七年(450),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

四十三年: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从北方抗金南归,至写这首词时,已过四十三年。

烽火扬州路:指整个扬州路都有金兵劫掠。路,宋代行政区;域名,相当于现代的省。

【大意】

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却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寄奴曾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啊,刘裕率兵北伐,兵强马壮,驰聘于中原万里之地,有如猛虎气吞胡虏。




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草率兴兵北伐,想要再封狼居胥,建功立业,却只落得个仓皇北顾的下场。四十三年过去了,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往事真不堪回想,在敌占区佛狸的庙前,香烟缭绕,充满一片神鸦的叫声和社日的鼓声!谁还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赏析】

这是《稼轩词》中突出的爱国篇章之一。它的思想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写作者抗敌救国的雄图大志。二写作者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和为国效劳的忠心。

这首词题为京口北固亭怀古,所以一开头就从镇江的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说起。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吴国的首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在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孙仲谋(即孙权),只是现在已无处可寻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谓孙仲谋英雄事业的风流余韵,现已无存。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刘裕在京口起兵讨伐桓玄,平定叛乱。想当年三句,颂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作者借这些京口当地的历史人物的英雄业绩,隐约地表达自己的抗敌救国的心情。

下阙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几句也是用历史事实。元嘉是南朝宋文帝的年号。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的北伐之策,打无准备之仗,结果一败涂地。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在狼居胥山(今属内蒙古自治区)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了王玄谟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辛弃疾用宋文帝草草(草率的意思)北伐终于惨败的历史事实,来作为对当时伐金须做好充分准备、不能草率从事的深切鉴戒。仓皇北顾,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惊惶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北顾涕交流的诗句。韩侂(tuō)胄(zhòu)于开禧二年北伐战败,次年被诛,正中了辛弃疾的赢得仓皇北顾的预言。

四十三年三句,由今忆昔,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率众南归,至开禧元年在京口任上写这首《永遇乐》词,正好是四十三年。望中犹记两句,是说在京口北固亭北望,记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路是宋朝的行政区域名,扬州属淮南东路。)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借国力,恢复中原,不期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过了四十三年,自己已成了老人,而壮志依然难酬。

佛狸祠下三句,从上文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使辛弃疾感到惊心,长江北岸瓜步山上有个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留下的历史遗迹。拓跋焘小字佛狸,属鲜卑族。他击败王玄谟的军队后,率追兵直达长江北岸的瓜步山,在山上建立行宫,这就是后来的佛狸祠。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神鸦是吃祭品的乌鸦,社鼓是祭神的鼓声。辛弃疾写佛狸祠下三句,表示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的话,民俗安于异族的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的臣民。

辛弃疾这首词最后用廉颇事作结,是作者到老而爱国之心不衰的明证。廉颇虽老,还想为赵王所用。他在赵王使者面前一顿就吃了一斗米作的饭、十斤肉、又披甲上马,表示自己尚有余勇。辛弃疾在这词末了以廉颇自比,也正表示自己不服老,还希望能为国效力的耿耿


忠心。

【链接】

这首词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也是最优秀的爱国词作之一,历来备受后人传颂,有人甚至称此词为辛词之首。

此词的写作有着特定的创作背景。南宋时,主战派势力总居下风,因此,有很长一段时间,辛弃疾都在江西乡下赋闲,不得重用。后来,宰相韩侂胄用事,重新起用辛弃疾。但这位裙带宰相是有目的的,就是急于北伐,起用主战派,以期通过打败金兵而捞取政治资本,巩固在朝势力。精通兵法的辛弃疾深知战争决非儿戏,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他派人去北方侦察后,认为战机未成熟,主张暂时不要草率行事。哪知,韩侂胄却猜疑他,贬之为镇江知府。北固亭是京口(镇江)名楼,登楼可望已属金国的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可以想像,辛弃疾在京口期间,肯定不止一次登楼,登楼之时,定有几多感慨存于心中,蓄积起来,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吐之为是词。

这首词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善用典故。辛弃疾是很会引用典故,他作此词时,已年届六旬。人上了年纪,自然喜欢讲用古典,再加之题为怀古,托古讽今,不用典故行吗?全词用典虽多,却都相当贴切恰当,不仅没有妨碍思想,而且用简炼的语句,表现了丰富的内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f0d3fc8fb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6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