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心理效应说课稿

2023-04-07 12:24: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群体心理效应说课稿》,欢迎阅读!
效应,群体,心理

群体心理效应说课稿

教科院 08 心理班 0810214031 刘艳艳)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群体心理效应》 我的说课主要从说教材 ,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进行。

说教材 我将说教材分为四个部分:教材内容 /教材地位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1/教材内容 《群体心理效应》是李新旺老师主编的师范生公修心理学教材《心理学》中第十二章第一节的节 选内容。主要内容有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致弱作用 2 教材地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各式各样的群体在我们的社会中越来越多。 我们有意无意的就会成为某 个群体的一分子, 群体心理效应对每个人来说都不可避免。 本节课通过对一些典型的群体心理效应的 讲解, 使学生能够对各种群体心理效应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及掌握。

而本节课之后接学校集体心理的学

/社会惰化作用 /社会从众与服从 /去个性化。

习,有助于师范生在之后的学习 /工作 /生活中能够正确应对学校集体中可能出现的群体心理效应。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群体心理效应的定义以及各种群体心理效应的具体含义,并正确理解。 能力目标:正确辨认各种群体心理效应,并能对各种群体心理效应进行区分。 情感目标:能够在生活中发现并自觉抵制不良的群体心理效应。 4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各种群体心理效应的具体含义的学习及理解 教学难点:对各种群体心理效应之间的互相辨别。

说教法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 我用到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讲授法:本节课我将以叙述或描述的方式清晰

/简练 /准确的向学生介绍各种群体心理效应的含义。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群体心理效应的讲授中,运用讲解事迹、分析案例、模拟实验等多种方式创设学 生感兴趣的情境,将抽象的群体心理效应具体化,以达到攻破教学重 / 难点的目的,便于学生对知识 的理解和吸收。 讨论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进行讨论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并巩固知识。 三、说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因此要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主体性学习: 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积极思考, 主动探索新知识。 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合作,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获得知识。

体验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根据老师所讲内容,结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曾出现的群体心理效 应理解课本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 四、说教学过程

我将整节课分为三个阶段:导入新课、讲解新课、课堂总结 (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的开始,我将为学生们讲述一个案例一一基蒂•吉诺维斯之死。 1964年的一天透过自

家的窗户,纽约皇后大街上 38 个安分守法的公民在半个多小时里观看了一个歹徒三次用匕首去杀害 一个妇女的情形。其中,旁观者的惊叫和他们卧室里耀眼的灯光两次阻止了歹徒行凶,并把他吓跑。 然而,每一次歹徒又跑回来去刺伤受害者。袭击行为持续了

35 分钟。在攻击的过程中无一人打电话



给警察,只有一个目击者在她死后给警察打了电话。关于基诺维斯遭袭击的报道震惊了整个国家。

然后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如此多的市民在听到她的哭声后没有去帮助她? 讨论过后我会对从大家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以引入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群体心理效应。 (二)讲授新课

课文内容主要为群体心理效应, 包括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致弱作用 /社会惰化作用 / 社会从众与服 /去个性化。 在新课的开始,我会用简短的几句话向学生说明群体心理效应的概念。 对于各种效应的具体讲述,我将运用讲授法 / 案例解析 /讨论等多种方法交叉进行。 1/ 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致弱作用

首先运用特瑞普莱特( Triplett )的研究向学生说明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致弱作用的概念。之后 我会提问学生: 在团体活动中你是否曾经发现过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致弱作用, 景下?以此使学生正确理解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致弱作用, 会助长作用,从事生疏 / 复杂工作时产生致弱作用的结论。 2 社会惰化作用

用大家熟悉的一个故事: “三个和尚没水喝”来做形象说明。然后通过德国心理学家达谢尔关于 拔河比赛中出力大小的研究以及杰克逊的总结来进行具体说明。 提问学生社会致弱作用与社会惰化作用有什么不同?

3 社会从众与服从 主要通过在课堂上简单模拟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希的经典实验:判断线段的长短 来使学生加深 对从众的理解,用“随大流” “枪打出头鸟”等俗语做形象说明。通过对米尔格雷姆的权威服从实验 的说明使学生掌握服从的确切含义。 说明从众与服从的不同。

4 去个性化 最后通过一个年轻人受到去个性化的看客影响而最终轻生的案例向学生说明去个性化。

(案例:有过一则报道,说高楼顶上有个小伙子要跳楼自杀,救护车、消防车呼啸而至,警察在为挽 救生命苦苦努力。而高楼下看热闹的人越聚越多,突然人群中有人大叫“快跳呀”,其他人也跟着附 和起哄,最后在众人的“怂恿”和“鼓励”声中,年轻人对人间不再留恋,从楼顶飘然而下。在这种 情境中, “看客”们是去个性化的, 每个人都不再是自己, 而是一个“匿名”的、 和他人无差别的人。 提问 :你认为基诺维斯案件中的目击者是否构成了群体,如果是那么他们是受到了哪种群体心理效应 的影响而不去帮助基诺维斯?

分别是在什么样的情

并总结得出从事简单机械的工作时产生社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f38edd7a5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d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