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及持续改进制度

2022-08-05 13:05: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及持续改进制度》,欢迎阅读!
管理制度,改进,持续,制度,质量

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及持续改进

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及持续改进制度

1 医疗质量是科室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科室必须 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质量管理是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要纳入科室的各项工作。质量控制小组在科主任领导下对全科的医疗质量进行管理监督、指导、检查。 2 科室要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保证体系,即建立科室质量管 理组织,职责明确,配备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科主任为组长,副主任、护士长及血透室护理小组长为副组长,科室其他成员为管理组成员。

3 各级责任人应当明确自己的职权和岗位职责,并应当具备 相应的质量管理与分析技能。科室质量管理组织要根据医院有关要求和科室医疗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 的质量管理方案。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是全面、系统的工,能监督医疗、护理的日常质量管理及质量的危机管理.质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要岗位的管理。

4 健全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严格落实医疗质 量和医疗核心制.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制度、医患沟通制度、输血制度等.对病历质量的重点是加强运行病历的实时监控和管.

5 加强科室人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 提高科室人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科室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6 质量管理工作有文字记录,并由质量管理组织形成报告, 定期逐级上报。通过检查、分析、评价、反馈等措施‘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将质量与安全的评价结果纳入对员工的绩效评价。

7 建立与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实行责任追究的制度,形成医疗 质量管理可追溯与质量危机预警管理的运行制度.


8 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要用诊疗常 规指导对患者诊疗工作,逐步用临床路径规范诊疗行为.

9 逐步建立不以处罚为目标的、针对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为目 标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及时发现缺陷,用于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运行机制与程序的改进工作。

10 逐步建立与完善目前质量管理常用的结果性指标体系,逐 步形成结果性指标、结构性指标、过程性指标的监控与评价体系。

于家务卫生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为切实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医院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服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根据《三级精神病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及有关规定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概念

(一)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是医疗技术、管理方法及其经济效益概念的综合体现.狭义角度,主要是指医疗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又称诊疗质量。广义角度,它不仅涵盖诊疗质量的内容,还强调病人的满意度、医疗工作效率、医疗技术经济效果(投入产出关系)以及医疗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又称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质量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诊断是否正确、及时、全面;治疗是否及时、有效;有无因医护技和管理措施不当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损害、感染和差错事故;医疗工作效率的高低;医疗技术使用的合理程度;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及其经济效益;病人生存质量的测量;病人的满意度等多个方面。 (二)质量管理

1.基础质量 是由符合质量要求,满足医疗工作需求的各要素构成,是医疗服务的基础。 其要素包括:人员、技术、物资、时间、制度等.

2环节质量 指医疗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又称过程质量。包括:重点部门(诊科/室、口腔科、检验科、消毒供应室、医务部门、护理部门、院感管理部门)重要岗位(急救、发药、门诊)和关键环节(交接班、夜班、节假日、急危重、特检特治、急会诊).


3.终末质量:指医疗质量管理的最终结果,主要以数据(即诊断质量、治疗质量、工作效率、医院感染等指标)为依据综合评价医疗终末效果的优劣,是评价质量的主要内容。主要统计指标包括:工作量、转归、病床使用率、周转次数、平均住院日、好转率、感染率、死亡率、医疗事故发生次数等。 二、基本原则

(一)以患者为中心、质量第一 (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

(三)标准化(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 (四)数据化

三、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体系

(一)三级质控 实行医院—职能部门-科室三级质量管理:

第一级:科室质控,主要由科室质控小组完成,质控内容主要是基础质量、环节质量中相关要素的自我培训提高、制度落实、物资管理等方面,进行自我监控. 第二级:职能部门,主要由医教科、医疗质量监督管理科、护理部、护理质量监督管理科、院感科、药械科、病案室等相关职能部门,对基础质量中相关要素进行全员培训提高,对制度落实、物资管理进行监管,对重点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级:医院,主要由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其下属的相关委员会每半年对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即召集相关会议进行终末质控。 (二)各级部门职责(要点)

1。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负责制定计划、方案,进行分析、总结。 2.相关职能部门 负责计划、方案的督促落实、监督管理,以及进行教育培训,重点进行环节质控.

3。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小组 科室是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f435f5228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6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