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祀三公山碑》《石门颂》

2022-08-10 20:16: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祀三公山碑》《石门颂》》,欢迎阅读!
石门,公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祀三公山碑》《石门颂》

作者:

来源:《江苏教育·书法教育2018年第04

【作品概况】《祀三公山碑》,全称《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俗名《大三公山碑》。东汉元初四年(公元117年)立,碑高228厘米,宽96厘米,10行,每行17-23字。篆书。现存于河北省元氏县西北三十里封龙山下。

【观典赏析】《祀三公山碑》是名垂书史的碑刻之一。字体在篆隶之间,又称缪篆,以隶势作篆,这种创造性的篆隶融合有不可言说之妙,体现了浓厚的时代气息。方劲峭拔的笔势,随势而变,不可尽言其态的奇构,有行无列密满浑成的章法以及雄茂奇伟的整体气象,在整个汉代刻石中别开生面,气格高古,有强烈的复古倾向,对汉印的发展影响尤为突出。清方朔跋此碑云:结构有圆亦有方,有长行下垂,亦也斜直偏拂。仅能作隶者,不能为此书也;仅能作篆者,亦不能为此书也;必两体兼通,乃能一家独擅。邓石如、吴昌硕、赵之谦的篆刻皆受其影响。齐白石得此碑帖,爱不释手,领悟习摹,他的书风正是受此碑影响,开创出既含前人之风又蕴自我之格的方正奇险、天趣横生的独特风格。

【作品概况】《石门颂》,全称《汉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又称《杨孟文颂》。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刻,此碑文是汉中太守王升嘉赏司隶校尉杨孟文开凿石门通道的纪功铭文,这件摩崖石刻刻在陕西汉中褒城镇东北褒斜谷古石门隧道的西壁上。高261厘米,宽205厘米,共20行,每行3031字不等,共655字。此摩崖为隶书,是石门十三品之第五品,1967年从崖壁上被凿出,现存陕西汉中市博物馆。《石门颂》与略阳《鄙阁颂》、甘肃成县《西狭颂》并称汉三颂

【观典赏析】《石门颂》为摩崖石刻的代表之一,又是汉隶纵逸奔放风格的代表作,以奔放洒脱为人称道。刻字书写较随便,不刻意求工而流露出恣肆奔放、天真自然的情趣,为后世书家所珍爱。通篇大气磅礴,挥洒白如,奇趣逸宕。字随石势,放纵开张,参差错落,意趣横生。线条灵动,多用圆笔,笔画粗细虽然区别不大,但每一笔画却变化多端,不作修琢,古厚含蓄而富有弹性。体势瘦劲疏朗,飘逸有致,笔法隶中带篆、带草、带行,意态飘逸自然,素隶中草书之称。康有为说汉隶有三体,《郙阁颂》《夏承碑》等为隶中之篆,《张迁碑》《孔彪碑》等为隶中之楷,《石门颂》等为隶中之草。《石门颂》上承篆隶、下启行草,对后世影响很大。杨守敬称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辞海》初版封面辞海二字即源于《石门颂》。 (马斌选荐)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f8ebd18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4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