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子登岘山》教学案

2022-09-29 13:19: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与诸子登岘山》教学案》,欢迎阅读!
诸子,教学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与诸子登岘山》教学案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孟浩然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 2.重点理解诗人是如何表达怀古伤今之情的。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人是如何表达怀古伤今之情的。 【教学方法】分析赏析、研讨归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复习咏史怀古诗的相关知识: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二、新授 (一)导入新课

回忆孟浩然《过故人庄》 总结孟诗的特点:

语言 ,感情 ,以 深远见长。 (二)介绍作者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唐代著名的 诗人。其诗与 齐名,时称“ 。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 ,给开元诗坛带来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李白称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礼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可见他在当时即享有盛名。现有《孟浩然集》 (三)介绍岘山

1、逶迤盘横近百公里的崤山巧借着西高东低的山势将秦岭的莽阔化解成渐渐低矮的丘岭。在灵宝与陕县交汇的崤山深处,有一座普通的山峰。它的名字,只有县级地图上才能找到。它,就是岘山。



2、观赏岘山图片。 (四)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学生自读诗歌解释下列词语:

代谢: 胜迹: 2、学生质疑,教师答疑。 3、听课文朗读录音。

4、指导学生逐字逐句讲解全诗。 (五)分析鉴赏

1、作者登山的原因是什么?

2、颈联写了哪些景色?有什么特点?

3、颈联中, 你认为哪两个字用得好?

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 ”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令为 ,又烘托了作者

4“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哪些复杂的内容? 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多么巨大!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山上,令人敬仰。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 的情绪。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 ,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5、作者读完羊公碑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衣襟,为何会流泪?

诗人借羊公的 ,更具体抒发了诗人的悲感。不仅是追悼古代贤明的政治家,而且更是感叹自己不能像羊祜那样有一番作为,让自己的名声与岘山那样长留人间。两相 ,令人伤感不已。

“湮灭无闻”正是对 遭遇的写照,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下泪。 全诗 ,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 (孟诗特点)

1




6、作者是如何表达吊古伤今这种情感的? 幻灯示小结

首联凭空落笔,似不入题,但却引出了诗人的 第二联紧扣上联的“ ,道出自己的怀古伤今来自于这次的登临;诗歌的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第三联写登临所见,严冬天寒,更衬托出登临者的 第四联既是 ,也是 “读罢泪沾襟”,是诗人的自我感伤,也暗用了“堕泪碑”的典故。 之情于说理和叙事写景之中。 (六)艺术特色

1、试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孟浩然长于五言,这首诗写得平易自然,用典贴切,用字凝练,反映了孟诗 的风格。在艺术手法上:先虚后实,先议论后写景感慨,打破了传统的“触景生情”的写法,这在登临诗中是不多见的。正如清人沈德潜评价“语淡而味终不薄” 2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三、课堂练习 (一)必做题 1、背诵全诗。

2、诵读全诗,想一想,首联看似闲笔,但到了颔联我们就明白它不是闲笔了,你能说说在尾联中这“闲笔”更大的妙处吗?

诗人因观览旧迹而登临此山,因旧迹而伤怀,因历史触动内心,又由历史联想到自己,_____________。由羊公所言的_________,想到自己不就是这众多贤者中的一个吗? (二)选做题

1、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择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的看法。

四、知识链接 (一)怀古诗的特点 1、结构: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内容:

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 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意象:

文化古迹 ,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4、表现手法:

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即事议论 5、语言:含蓄蕴藉 6、思想感情:

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 7、风格:

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二)鉴赏方法 1、要弄清史实

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2、要体会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有触发感慨的媒介。

3、要领悟感情

诗人咏史怀古,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

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另一种情况是把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4、要分析写法

不同的写法,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的。有以景衬情的,有议论引发的,也有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另外,引用典故也是咏史怀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f956a70f46527d3240ce07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