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课程理论流派

2023-01-06 07:22: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三大课程理论流派》,欢迎阅读!
流派,理论,三大,课程



三大课程理论流派



知识中心课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是教育学中课程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样,知识中心课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也是我们辽宁招教考试教育理论需要重点准备的部分。一般来说题型多为客观题。在本文中,将结合常见的考题,带领大家对这部分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一定的帮助。

一、知识中心课程理论也被称之为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以英国斯宾塞、德国赫尔巴特、美国布鲁纳为代表,这一理论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二战"后,这一课程理论主要来源于"要素主义""永恒主义"

以巴格为代表的本质主义强调课程内容应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并提出课程设置原则的首要考虑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学校课程应为学生提供有区别的、有组织的经验,即知识,最有效和最有效的方法是主体课程。这门课程的重要特点是它由几个主题组成,每个主题都有自己的特定组织。也就是说,要素注重传统学科课程和系统的知识传授。

永恒主义进一步阐明了名著课程和教材所具有的优越性,认为学习名著比学习一般教材更能对一个人的智力提出挑战,更能促进学生

1 3




智慧的发展,强调具有理智训练的传统永恒的学科的价值高于实用学科的价值,理应成为课程的核心内容。 二、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

主要包括经验主义课程理论和存在主义课程理论。

经验主义课程理论以杜威为代表。他认为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是不可取的,应代之以儿童活动为中心的课程。此外,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应考虑到儿童心理发展的次序,充分关注儿童现有的经验和能力。否定以学科主体为中心的观点,认为传统的学校课程没有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并且脱离生活实际。认为课程应关注学生,以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为导向,强调学校与社会相联系,使得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课程应以儿童的社会活动为中心,让儿童能够更好地接受课程内容。

存在主义课程论以奈勒为代表。他认为课程最终要由学生的需要来决定。在存在主义看来,为学生规定一种固定不变的课程是不适当的,应当把教材看作是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手段,不能使学生受教材的支配,而应该使学生成为教材的主宰。知识和有效的学习必须具有个人意义,必须与人真正的目的和生活相联系。并且,存在主义认为,人文学科应该成为课程的重点。

三、社会改造主义,该理论直接瞄准社会问题,社会的主要功能、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以及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计划等方面,更加直接的指出学生的学习是为了改造社会,这种课程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

2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fa2051e6d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c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