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家庭教育》读后感

2022-12-22 04:22: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22《家庭教育》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后感,家庭教育,2022



《家庭教育》读后感

现代社会,我们拥有更开明的观念,更强的经济实力,更专业的帮手,更丰富的教育资料,还有更多元的平台和机会。但这一切并没有让我们变得更加笃定和自信,反而陷入了空前的焦虑之中。我们忙着为孩子报各种昂贵的兴趣班、习班,筹划着购买重点小学、重点中学的学区房,打鸡血似的报名某某名师某某网校的网课,我们作为父母倾尽财力、物力、精力,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条件。我们希望孩子坚毅勇敢、乐观活泼,勤于学习、多才多艺,一边希望她们懂事乖巧、温文有礼,可一边又对她们一些在我们眼里“不好”的行为进行指责、大发脾气。这份焦虑传导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家长的全身心付出往往换来是事与愿违的结果,以爱的名义却给孩子带来了伤害。我们心力交瘁却又苦苦追寻,我们满怀信念却又充满困惑,我们该怎么教育好孩子,什么又是好的教育呢?我园向家长推荐的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或许能给你带来最好的答案。

陈鹤琴先生,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家庭教育》这本书于1925年问世,累计再版十余次,书中内容涉及了小孩子从醒到睡,从笑到哭,从吃到撒,从健康到生病,从待人到接物的种种问题,并进行充分的讲解论述。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为此书做序,称“此书系近今中国出版教育专书中最有价值之著作,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虽然此书著作的时间距今有点久远,但是先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却毫无违和,读来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正确、科学教育理念、方法会跨越时空和社会的变迁,不会过时、不会落伍,因为教育的本质永远是专注于人。

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从父母的言传身教中一点点学来的。你讨厌孩子出门磨蹭,可能是因为你本身就做事拖拉,潜意识期盼孩子成为一个高效率的人;你嫌弃孩子学习成绩总是比别人家孩子差一大截,可能是因为你把自己上名牌大学的梦想寄托在了下一代身上……想把孩子培养得更好,父母提升自己是唯一的方法,懂得站在更高的格局上反思当下及自身的教育问题,为孩子谋一个智慧与善良并存,淡定与果敢齐驱的未来。

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品,而是一起成长的伙伴。他们应该有自由的想法和意志。我们往往对她们的一些行为不能容忍,比如,不许踩水、不许坐在地上、不






许玩泥巴、放学后立刻回家、不许到处乱逛……正是因为父母总想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动,才会出现数不清的“情绪爆点”。我们更需要的是,蹲下来去听孩子说话,蹲下来陪孩子看世界,而不是以成人的眼光去审视和判决孩子的世界。从孩子的位置和高度看问题,她们的许多令人不解的行为就有了答案,就能够豁然开朗、平和地接受,并积极有效地去教育孩子。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灌输知识,而是激发孩子的自我意识,让孩子拥有自我意识、自我驱动的能力,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老师的角色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帮助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亲自动手实践。现在很多人谈创造力的培养,如果孩子只是把这些科学知识简单地理解为就是一个公式、一个解题思路,没有意识到这些知识与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更不懂得拿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想,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也无从去谈创造力培养。教育一定要与生活相结合。

卢梭曾在《爱弥儿》中提到“到真正的世界中去。研究夜空,在树林中寻找方向,和当地的农夫、商贩交谈,实践科学,学习一门手艺,而不是困在书桌后面。”把孩子圈囿于教室,与外面的生活毫无关联,这样的学习教育,即使成绩再好,只会给孩子一种虚假的成就感,成为“驮书的驴子”。陈鹤琴先生因此提出了“从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教育原则。因而在孩子们生命成长过程中,要回归生活,把外在世界的一切转换成鲜活的教育内容,也即陈鹤琴先生所说的“活教育,让教育建构起与世界、与社会、与现实活泼而真切的联系,这样孩子们接受教育的过程,就不会只是空洞的说教和强硬的灌输,而是一种发现之旅、唤醒之旅、熏陶之旅,是一种接受美好生活的洗礼。

每个孩子都没有缺点,只有特点。父母唯有平和心态,耐心耕耘,静待花开。愿世间每个孩子都在爱中扬帆起航,快乐成长。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faaf0da01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