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畜产品追溯管理体系的建设

2023-02-14 00:41: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畜产品追溯管理体系的建设》,欢迎阅读!
畜产品,追溯,管理体系,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畜产品追溯管理体系的建设

作者:訾云南

来源:《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6年第01

要:为深入推进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完善的畜产品可追溯管理体系。以求为提升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质量安全水平,提供坚实的保障,实现畜产品储藏加工+输销售现代营销模式的健康发展。本文就畜产品追溯管理体系的优势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畜产品追溯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

关键词:畜产品;可追溯管理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S8-0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601-0039-02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是在以欧洲疯牛病危机为代表的食源性事件接连发生的背景下,由法国等欧盟国家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提出的一种旨在加强食品安全信息传递,控制食源性疾病危害和保障消费者利益的信息记录体系[1]。而肉、蛋、奶等畜产品作为农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民群众重要的营养膳食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质量安全状况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舌尖上的安全。为全面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畜牧业生产模式提质增效,促进畜产储藏加工+运输销售现代营销模式的发展[2]。本文以动物的养殖、收购,畜产品的加工、储存、经营环节管理为重点,就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运行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整合信息资源载体,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

加快建设以有线网络和移动网络为载体的信息查询系统,实现追溯信息的联通查询,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与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畜产品生产投入品管理系统资源集中、信息共享的有效对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及时、准确上传,方便快捷查询,实现畜产品生产、收购、储存、上市全过程的质量可追溯,提升畜产品市场竞争力。

2 结合实际情况,突出畜产品从圈舍到餐桌各环节的全程可追溯

畜产品的追溯体系建设涉及畜禽养殖环节、畜禽收购贩运环节、畜禽屠宰加工环节、畜产品贮存环节和畜产品经营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3]。其风险隐患主要体现在违禁投入品使用、抗生素残留超标和病害肉品、染疫肉品、不合格肉品的违规上市等方面。 2.1 注重养殖生产环节的追溯管理

健全和完善农业投入品经营和使用档案,努力做到进货渠道记录完整和销售登记实名制。督促畜产品生产者建立投入品采购使用档案。推行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兽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统一购买、统一使用制度,建立畜产品生产档案并保存两年以上。生产经营主体配置畜产品瘦肉精、抗生素快速检测设备,对生产的产品进行自检,出具检测证明。不具备检测条件的,应委托具有检测能力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出具检测证明,凭检测合格证明和生产档案,申报备案。 2.2 突出动物收购环节的监督监管

动物贩运户收购贩运动物时,要向所在乡镇畜牧兽医站进行动物产地检疫报检,向养殖业主索取出栏动物健康保证书、强制性动物疫病免疫档案、佩戴耳标清单等证明材料,并佩戴有效的畜禽免疫标识,乡镇畜牧兽医站凭贩运户的处理动物健康保证书、强制性动物疫病免疫档案、佩戴耳标清单开具动物检疫合格证证明,所有证明材料随货同行。动物贩运户应建立畜禽贩运台账,并保存两年以上。

2.3 加强畜产品加工环节的溯源管理

以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完善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为目标,形成完整的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4]。以落实监管责任和生产单位主体责任为着力点,完善屠宰场肉品品质检验实验室和屠宰场驻场检疫点建设。建立动物检疫、肉品品质检验与企业生产相同步的检疫检验队伍管理体系,落实生产单位为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主体责任[5]。加强检疫工作,实行八同步工作法入场屠宰的动物必须佩带畜禽标识并持有有效的检疫合格证明。严格执行五部十三刀对屠宰的猪胴体实施的同步检疫,规范检疫流程,对检疫处的病害猪胴体进行无害化处理[6]。驻场工作人员做好屠宰场检疫工作日记录表、屠宰检疫无害化处理情况日汇总表、皮毛绒骨蹄角检疫情况记录表等记录文书,规范检疫出证程序,实现从入场、报检、屠宰、到出场检疫等环节的无缝连接、全程监管和追踪溯源管理[7] 2.4 着重畜产品储存经营环节的规范管理

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和配送中心等经营主体,在畜产品经营活动中,应当具备储存畜产品的设施设备,明确储存畜产品的种类。储存区域划分要科学合理,并有明显标识。储存畜产品时,要向生产者索取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证明、瘦肉精监测证明等证明材料,建立储存场所进销货台账并保存两年以上。建立并严格执行分类查验、质量检测、不合格畜产品报告和处理、包装标识、档案管理、质量安全专人负责等管理制度,确保交易的农产品质量合格,标识或票据规范[8]

3 完善信息互通,构建大数据共享检测机制 3.1 强化部门间的沟通协作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部门、多环节,农牧、食药监、工商、质监等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力,进一步落实职责,强化责任追究机制,严把市场凭证(卡)进场、凭票据出场、采购索取票证准入关和采购进货关[9]。逐步统一农产品销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票证,全面推行农产品流通市场索证索票管理,将产地标识、生产档案、包装标识、认证标志和索证索票管理有机衔接,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10] 3.2 规范信息载体有效衔接

动物从出生到屠宰加工上市销售的全过程中主要涉及投入品添加信息、疫病免疫信息、检疫信息、肉品品质检疫信息。养殖环节的信息主要体现在动物的免疫标识上,其最终的产品生产加工全过程的质量信息体现在屠宰加工后的肉品条码上。在该环节中,平台及平台上的相关企业和单位可以借助成熟的互联网技术,RFIDGPSGIS等技术实现安全及产品信息的采集、传递和共享[11]

3.3 建立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

建立农产品信息采集、分析、发布和网络查询体系、质量检测体系、管理监督体系及工作平台[12]。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数据库,加强产品环境监测、投入品许可管理、生产档案记录、农产品检测、产品流通、加工各环节的信息收集工作,实现通查通识。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各体系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 3.4 强化抽样检测频次

加强检测体系建设,充分运用检测手段,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检测和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准入检测的有效对接机制,增加检测量和频率[13]。严格依法行政,加大行业内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大对生产经营不合格农产品的查处力度,严格实行不合格农产品退市制度,提升监管效力。

参考文献:(13篇,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fbfef8c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9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