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醛 说课(《乙醛》说课稿)AB版

2022-04-16 20:10:0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乙醛 说课(《乙醛》说课稿)AB版》,欢迎阅读!
乙醛

乙醛 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学背景:醛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重要的衍生物。在中学化学所介绍的含氧衍生物中,醛是各种含氧衍生物相互转化的重要一环。它既可氧化成羧酸,又可还原成醇从而深化了有机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含义,也是后面学习糖类知识的基础。醛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节内容选择乙醛作为醛类的代表物质,是因为乙醛的结构性质较典型,醛基与烃基相连。而甲醛结构及性质有自己的特性,故不选用甲醛作代表。从教材结构看,乙醇、乙醛和乙酸之间有衍变关系为下一节课介绍同系物及甲醛打下基础。

本节课只处理乙醛,是由于银氨溶液的配制,乙醛的氧化反应特别是银镜反应书写表达是本节内容重点、难点,便于难点突破,并扩展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而羰基的加成是亲核加成,与乙烯的亲电加又有区别。故讲解乙醛的加成反应,只宜局限在加氢还原上。给学生后续性学习打下基础,并拓宽学生认识问题的广度和深度。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认识乙醛的分子结构特征,掌握乙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能综合应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基本问题。如工业用葡萄糖(含醛基)代替乙醛制镜。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关注与社会生活有关化学问题,结合本节内容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形成科学的认识论,认识物质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乙醛的分子结构,加成和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银镜反应的书写。 二、说方法

本节课采用提问、观察法、实验探究、发现法、讲述、启发式相结合的方法。

例如.上课可提问写出生成乙醛的方程:乙醇催化氧化。启发学生思维导入新课,也达到了复习的目的。

例如.指导学生看书可知,乙醛被银氨溶液氧化,分析出是被银离子氧化,此处可能有学生会问为什么非要银氨溶液呢?可罗列出一系列银盐及AgOH组织学生讨论并结合实验(如乙醛中加入AgNO3,探究发现并掌握银氨溶液的配制。

例如.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被氧化具有还原性,能不能被KMnO4氧化呢?溴水呢?最后用实验探究结论。

教学中还应指导学生由结构研究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认识事物由个别到一般,教给学生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教会学生学习。

例如.乙醛的银镜反应可以由化合价与得氧的联系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该 方程式书写。 三、说策略

强化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研究乙醛 分子的结构,从而推导其化学性质,通过指导学生自学启发学生思考,实验探究掌握银氨溶液的配制及原理。引导学生书写银镜反应,边分析边书写突破难点。扩展有机化学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概念。 四、说程序

(一)以提问方式复习回顾前面已学有关制乙醛反应: 乙醇催化氧化 (二)新课

1、研究乙醛分子结构:

1)分子里碳氧双键类似于碳碳双键具有不饱和性可加成。

2)醛基上碳氧双键对醛基上H原子有影响,使得碳氢键极性增强,易断开加入氧原子被氧化成羧基。之所以加氧是因为反应要向生成稳定物质方向进行,乙醛表现强还原性。 2、乙醛的性质

1 物理性质:可通过展示实物观察认识乙醛物理性质,特别是乙醛与水互溶。 2化学性质:

aH2加成,从化合价分析碳元素由-1价降为-2价被还原,联系得H原子,引出有机分子得H



子或失去氧原子都叫还原反应。反之举例乙醇氧化成乙醛,碳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氢原子引入有机分子得氧原子或失氢原子叫氧化反应。乙醛得氧叫氧化反应具有还原性。 b氧化反应(强还原性)

指导学生看书分析乙醛银镜反应方程式,乙醛被氧化实质是被Ag+所氧化。有的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是银氨溶液?而不是一般含有Ag+盐溶液呢?可启发学生列出银盐如AgCl等,只有AgNO3可溶,Ag+溶度大似乎可行。实验探究:演示乙醛加入AgNO3结果肯定不行,可告诉学生这是酸性环境,不行。碱性环境呢?演示AgNO3中加入NaOHNH3·H2O生成白色物质很快变为黑色浑浊。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生成了什么物质?有的认为AgOH,有的翻了书后溶解性表认为AgOH不存在,可告诉学生常温下AgOH不稳定很快分解变为氧化银。从而使学生理解书上有关数据使用及药品滴加顺序,明确实验是碱性环境,掌握银氨溶液配制的有关注意事项。

分析银镜反应时注意难点突破:①乙醛分子得到氧被氧化析出Ag,络离子释放出NH3OH

,碱性环境乙醛成酸后又成盐乙酸铵。NH3极易溶于水难放出气体。②乙醛得到1O原子被氧化升2价,

Ag+Ag1价故AgNH32OH系数配24NH3分子有1个成盐,剩3NH3 分子,2OH

提供一个氧原子给醛成酸,剩2H原子,1O原子成1分子水。让学生从氧化还原原理分析过程中科学地掌握一个很难方程式,避免死记硬背。

Ag+能氧化乙醛,可设问KMnO4、溴水能否氧化乙醛?可选用KMnO4滴入乙醛中探究结果,以此扩展学生思维,不局限于某一点。此处选用银氨溶液原因有二:其一Ag+弱氧化剂能氧化乙醛,弱氧化剂能氧化乙醛,则KMnO4、溴水强氧化剂也能且褪色。说明乙醛还原性强。其二,工业上可采用该原理制水瓶胆,不过工业上是用葡萄糖代替乙醛。

乙醛与CuOH2反应着重分析得氧乙醛成酸升2价,故2mol

CuOH2,其中4molOH

1mol氧原子成酸,1mol氧原子成Cu2O,2molO原子、4molH原子故生2molH2O (三)课堂练习

1、银镜反应改写离子方程式、讲评反应环境 2、乙醛催化氧化成乙酸 (四)小结

醛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与烃的含氧衍生物衍变关系: 醇→ 醛→羧酸

(五)课后思考:依据反应原理设计实验证明乙醇氧化可制乙醛。 五、说板书 一、乙醛

(一)乙醛的分子结构 O

分子式:C2H4O 结构简式: CH3 CH CH3CHO (二)乙醛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与H2加成(氧化性) CH3CHO+H2 CH3CH2OH 2)氧化反应(强还原性)

CH3CHO+2AgNH32OH CH3COONH4+2Ag+3NH3+H2O CH3CHO+2CuOH2 CH3COOH+Cu2O+2H2O 砖红色 2CH3CHO+O2 2CH3COOH

《乙醛》说课稿



1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乙醛》,属于高二化学有机部分,本节内容计划安排为两个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策略、教学程序五个方面对第一课时的内容作如下阐述:

教材分析

醛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重要的衍生物,由于醛基很活泼,醛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各种含氧衍生物相互转化的中心环节(醇 羧酸),也

是后面学习糖类知识的基础。

乙醛是醛类的代表物。教材在简单介绍了乙醛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之后,从结构引出乙醛的两个重要化学反应:乙醛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把乙醛与乙醇联系起来,并结合乙醛的加氢还原,从有机化学的反应特点出发,定义还原反应;通过乙醛的氧化反应,又把乙醛和乙酸联系起来,同时结合乙醛的氧化,给出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定义。让学生明确有机与无机中关于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区别。

学好乙醛的性质,明确乙醛和乙醇、乙酸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能更好地掌握醛类及其与醇类、羧酸的关系,建立有机知识网络。因此本节课在这一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并结合本课的特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

②通过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

②训练学生重视善于运用化学实验手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具体化学事物的感性知觉到理性思维的科学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关注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②结合本节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形成科学的认识论,认识物质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科学规律。

教学重点乙醛的分子结构,乙醛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银镜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机化学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概念与无机化学

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区别。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



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采用实验探究法, 以实验为主线,以结构理论为指导,通过假设→实验→观察→思考→讨论→归纳总结,得出探讨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

如:对醛基结构的分析,猜想乙醛有还原性,做银镜反应实验,通过观察银镜,分析形成银镜的原因,讨论归纳得出乙醛具有还原性。

情景教学

运用启发式的语言,不断创设新的问题情景,可将教师讲授转化为启发诱导,把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

如:在上课初始提问书写乙醇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通过分析产物乙醛和反应物乙醇结构的不同及相互关系,在温习乙醇性质的同时,启发学生思维导入新课——乙醛。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教学中要时时指导学生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教给学生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形成化学学科素养。

学法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以下几点:

研究物质的基本规律: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归纳总结。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善观察、勤思考、多动手、巧记忆。

教学策略

课堂上分析乙醛分子的结构,探究其化学性质,指导学生自学,启发学生思考,掌握乙醛的加成反应及氧化反应的原理。强调有机化学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概念与无机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区别。

教学程序

本节课教学设计、意图如下:

情景引入

创设问题情景回顾前面已学有关乙醇的反应:乙醇催化氧化。

新课

1、乙醛的分子结构:

1)展示乙醛分子的球棍模型,由学生写出乙醛分子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和官能团。乙醛可以看成是甲基跟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醛基中含有碳氧双键。 2)提醒学生注意醛基的写法:-CHO

-CHO中,HO的位置不能够颠倒。

2、乙醛的性质

2




1物理性质:通过观察实物了解乙醛物理性质(色、味、态),通过乙醛的水溶性实验了

解乙醛能与水互溶。

2化学性质: a)加成反应

将乙醛的官能团醛基中的碳氧双键与烯烃中的碳碳双键类比,得出乙醛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同时由乙醛分子中加入氢原子,引出有机化学中还原反应的定义,即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或失去氧原子的反应叫还原反应,说明乙醛具有氧化性。

CH3CHO+HCH 2

3CH2OH

b)氧化反应

2CH3CHO + O2

2CH3COOH

乙醛催化氧化成乙酸,引出有机中氧化反应的定义。乙醛得氧叫氧化反应,具有还原性。

乙醛不仅能被氧气氧化,还能被弱氧化剂(如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悬浊液)所氧化。 分析银镜反应时注意难点突破:

①乙醛发生银镜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乙醛分子得到氧被氧化生成乙酸,同时Ag+被还原成Ag,银氨络离子释放出NH3,碱性环境中乙醛最终转化为乙酸铵,而NH3极易溶于水难放出气体。

②该反应方程式如何书写?

乙醛得到1个氧原子被氧化升2价,Ag+Ag被还原降1价,根据电子转移守恒故Ag(NH3)2OH计量数配24NH3分子有1个成盐,剩3NH3 分子,2OH提供一个氧原子给醛成酸,剩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成1分子水。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利用氧化还原原理分析的过程中科学掌握一个有机化学中很难的化学方程式,避免了死记硬背。

工业上可采用该原理制水瓶胆,不过是用葡萄糖(含醛基)代替乙醛,这为以后葡萄糖的学习奠定基础。

分析乙醛与新制的Cu(OH)2反应应注意以下几点 如何配制新制的Cu(OH)2悬浊液? 反应发生的条件:碱性环境、加热至沸腾。

与银镜反应方程式类比分析得出乙醛与Cu(OH)2反应的方程式。

课堂思考

乙醛能被Ag(NH3)2OH溶液氧化,乙醛能否被酸性KMnO4溶液、溴水氧化?会出现什么现象?乙烯与乙醛都能使溴水褪色,原理是否相同?

小结

醛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烃的含氧衍生物衍变关系:醇→ 醛→羧酸

课后思考依据有关反应原理设计实验证明乙醇氧化的氧化产物为乙醛。 板书设计

第五节 乙醛 醛类

一、乙醛



(一)乙醛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C2H4O 结构简式:CH3CHO

(二)乙醛的性质

1物理性质 色、味、态、水溶性 2化学性质

1)乙醛的加成反应

CH

3CHO+H2 CH3CH2OH 2)乙醛的氧化反应

2CH3CHO + O2

2CH3COOH

CH3CHO+2Ag(NH3)2OH CH3COONH4+2Ag+3NH3+H2O

CH3CHO+2Cu(OH)2

CH3COOH+Cu2O+2H2O

(三)乙醛的用途

说课小结:教与学有机结合而对立统一。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体现,教师必须善于驾驭教法,指导学法,使学生愉快地、顺利地、认真地学习课本知识从而提高能力,完成教学目标。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00887f830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