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文献综述

2023-02-25 16:46: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文献综述》,欢迎阅读!
会计师,综述,审计,文献,风险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人们和社会对审计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审计风险也越来越大。如何强化审计风险管理和意识,有效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已成为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一个重大课题。进入21世纪,公司企业会计舞弊、会计造价现象层出不穷。审计失败的案例影响着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审计风险,这些重大舞弊案提醒着注册会计师行业:重视审计风险,掌握防范措施已经刻不容缓。

1973年,美国会计协会发表《基本审计概念公》,也使用“可靠度”一词,并对“可靠度”进行解释:“某一认定或声明是真实或有效的可能性” 随后,国外审计职业团体对审计风险的概念作了进一步探索,并各自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如美国《审计准则198347号》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 国际审计准则(2004)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20 世纪70年代,审计风险控制模型开始在审计实务中被陆续采用,D.H.罗伯兹1978提出了审计终极风险模型:终极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分析性检查风险×(抽样风险+非抽样风险)。在归纳、总结实务工作的基础上,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ICPA1981年发布《第39号审计准则公告》,认为审计风险是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分析性检查风险和详细测试风险组成。时隔两年,AICPA在其发布的《第47号审计准则》中把审计风险模型重新表达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这个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将审计风险分解为三个独立的风险因子,并以乘积的形式出现,从理论上解决了注册会计师以制度为基础采用抽样审计的随意性,又解决了审计资源的分配问题,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审计资源分配到最容易导致会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领域(陈毓圭 2004由于这个审计模型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该模型得到了极大的应用,成为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一个标志。2004年,国际审计准则进行修订后提出了一个新的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新的审计模型解决了原有模型不能从整体上把握风险的缺陷,强调注册会计师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更加注重企业面临的整体风险。

在风险评估方面,Waller1993)实地考察了审计师对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的评估情况。Kida 1993对环境风险因素对审计决策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Messier 2000考察了审计师对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的评估情况。Low2004)研究了行业专长对审计风险评估与审计计划决策的影响。在控制风险方面,Simunic 等(1990)认为由一家事务所用组合审计方法审计某一行业的所有公司,可能是降低审计风险的最佳选择。Hogan 1999得出的结论是在1976年到1993 年期间,同一行业的大部分公司主要由三家或更少的审计公司进行审计,审计公司这样更能对特定行业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邹香在《民间审计风险成因及对策》(2001)概括了审计风险的成因,大致分为五个方面:意识对被审计单位情况了解不够。二是民间审计人员对审计报告的使用对象了解不全面。三是审计人员执业素质不高造成的风险问题。四是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低下带来的风险。五是法律法规不成熟和繁多引起的审计风险。






魏永生在《社会审计风险问题研究》2003)概括了几点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1不遵循审计准则。(2)审计内容复杂。(3)审计取证可靠性不强。(4)部分审计人员素质不高。(5)被审计单位配合不默契。

王晓琳的《社会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及控制》(2003)中指出我国目前审计风险相撞可从内部外部两大因素中进行具体分析。内部因素主要表现为:部分注册会计师对待审计风险的态度不端正;有的是职业经验欠丰富,职业判断力不强;有的是在具体工作中不严格遵循审计准则的规定;有的受利益驱动,甚至主动传统客户舞弊;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外部因素主要表现为:审计相关法律法规跟不上客观经济活动的复杂性,显得不健全、不完善;行业协会管理不力,执法部门执法力度不严,使得注册会计师容易产生低成本高收益、敢于冒险的心理;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舞弊手段层出不穷及有意识的舞弊也加大了审计风险。

朱正宏在《刍议社会审计风险成因及有效控制》(2003)中指出审计风险的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从政府和审计职业两个方面加以考虑:1财政部门应加强立法和监督。2)各级协会和事务所应做好注册会计师的培训和管理工作。(3)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促进审计工作规范。

钱薇在《论社会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2007)中指出防范风险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是法律法规建设应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而同步调整、变化、配套,以防止出现相对滞后。(2)是行业组织应起到引导、督促和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的作用。(3)会计师事务所在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健全有效且真正实行的前提下,首先应在招聘专业人员时严把质量关。(4)是注册会计师应增强法律意识,明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

胡继荣和张麒( 2000 )对审计风险的评估进行综合性分析,他们描述了一个审计风险评价的总体过程。张广才( 2004 )提出在审计风险评估机制中加入公司治理层面控制风险的因素,构建一种基于公司治理的审计风险评估机制。余玉苗( 2004 )指出事务所应从充分调查客户的行业背景和状况、优化审计人员的结构、培育行业审计专才、积极利用专家意见四个方面来提高审计师行业专长与控制审计风险。秦荣生(2005 )认为,审计风险主要由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并提出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彻底解决信息不对称、从源头上降低审计风险、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加强审计计划工作等五项措施。

通过对几篇文章的反复阅读,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每次得到的体会都有很多不同之处。我国对审计风险的研究方式仍以规范为主,且内容以对国外理论成果完成既定的管理目标,还可以间接促使被审计的对象能够有效地履行受托责任,保证内部各项工作协调有序的进行,有效控制审计风险。在央行内部审计工作持续转型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开展内部审计质量管的介绍居多,或者是完全照搬国外的理论、方法来研究国内相关的问题。对于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其国内外现状或者其他认知,从各个细小的角度切入看待风险问题,可以得出很多不同的处理方法,有社会的原因,有企业的原因,还有事务所自身的原因,各个方面因素的相互影响,得出的结论或许轻到更改下报告可以处理,又或者重到上法院被起诉导致承担虚假报告的连带责任。此外,我国对审计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04a0f46a4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