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名词解释

2024-04-07 16:50: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微生物名词解释》,欢迎阅读!
名词解释,微生物

肽聚糖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原核生物所特有,又称粘肽、糖肽、胞壁质或粘质复合物。

原生质体人工处理后,完全丧失细胞壁仅有细胞膜包裹着的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菌形成。 原生质球人工处理后,还残留部分细胞壁的细胞。一般由阴性菌形成。

L型细菌:细菌在某些情况下所形成的变异形,无完整而坚韧的细胞壁,细胞呈多形态。能够生长和分裂,常形成油煎蛋状小菌落。最先由英国Lister研究所发现而得名。

糖被:又称糖萼,某些细菌生活在一定的营养条件下,向细胞壁外分泌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粘液状物质。

+

菌毛:许多G菌和少数G菌的表面存在的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的蛋白质类丝状附属物,又称普通菌毛。

芽孢:某些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结构,对不良环境条件具有很强的抗性,称为内生孢子或芽孢。

伴胞晶体: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等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胞的同时,会在芽胞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椎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作伴孢晶体(即δ内毒素)。

LPS:脂多糖,脂质和多糖的复合物,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脂多糖是内毒素和重要群特异性抗原(O抗原) PHB:-β-羟丁酸,是一种存在于许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类脂性质的碳源类贮藏物

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形成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称为菌落。 异形胞:是丝状体中间或未端产生的一种形大,壁厚、专营固氮功能的细胞,数目少而不定。

假根:根霉属(Rhizopus)等低等真菌的匍匐菌丝与固体基质接触处分化出来的根状结构,具有固着和吸收营养等功能。 匍匐菌丝:又称匍匐枝。毛霉目Mucorales真菌在固体基质上常形成与表面平行,具有延伸功能的菌丝。 菌核:由菌丝集聚并分化成的形状、大小不一的团块状结构,是一种休眠的菌丝组织。 菌索:由大量菌丝平行聚集成的白色根状组织,具有促进菌体蔓延和抵御不良环境的功能。 Cfu每毫升菌液中含有多少单细胞

pfu指在培养于琼脂培养基上的细菌,或在单层培养的动物细胞上形成一个噬菌斑的病毒数。

烈性噬菌体: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吸附、侵入、增殖(复制和生物合成)、成熟(装配)和裂解(释放)。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这五个阶段而实现其增殖的噬菌体,称烈性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凡吸附并侵入宿主细胞后,噬菌体的基因组只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上,并可长期随宿主基因组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一般情况下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温和噬菌体或溶源噬菌体

溶源菌:是指基因组上整合有前噬菌体并能正常复制而不被裂解的细菌,如E.coli K12(λ) 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一步生长曲线或一级生长曲线 类病毒:类病毒是一类能感染某些植物致病的单链闭合环状的小RNA分子。

拟病毒:又称类类病毒(viroid-like),壳内类病毒,卫星RNA (satellite RNA),是指一些必须依赖辅助病毒进行复制的小分子单链RNA片段,即包裹在真病毒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

朊病毒:又称蛋白侵染因子(protein infection),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

生长因子:是某些微生物生长所必需、其自身又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自身生长,需要外源提供的微量有机物。狭义的生长因子一般仅指维生素;广义生长因子除维生素外,还包括氨基酸、碱基、脂肪酸等。 培养基:人工配制,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养料。

选择性培养基:根据某些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广泛用于菌种筛选等领域

鉴别性培养基:用于鉴别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如在培养基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

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

EMB培养基:伊红美蓝培养基,一般用于检测大肠杆菌

ED途径:又称2--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KDPG)途径,是少数缺乏完整EMP途径细菌的一种替代途径,为细菌特有。

呼吸:即有氧呼吸(aerobic respiration)或好氧呼吸。底物脱氢后,[H]经完整的RC传递,最终由O2受氢、产生H2O并释放ATP形式的能量,是一种高效的产能方式。

无氧呼吸:又称厌氧呼吸,是一类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产能效率较低的,由外源无机氧化物(少数为有机氧化物)作为RC未端氢受体的生物氧化。硝酸盐呼吸、

反硝化作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利用硝酸盐作为最终氢受体进行无氧呼吸的过程。

硫酸盐呼吸:微生物利用硫酸盐作为最终氢受体进行无氧呼吸的过程。是一种异化性的硫酸盐还原作用,最终还原产物是H2S 发酵(狭义):是指在无氧条件下,底物脱氢后产生的还原力[H]不经过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某一内源性中间代谢物,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方式。

最适生长温度:细胞迅速生长繁殖的温度,即代时(G)最短或生长速率常数(R)最大时的培养温度。 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可分为杀菌和溶菌。

消毒: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对人体或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对象基本无害的措施。

防腐:利用某种理化因子(如低温、干燥、缺氧、高渗、高酸、高醇、防腐剂等)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通过制菌作用防止食品、生物制品等发生霉腐的措施

化疗:利用具有高度选择毒力的化学物质抑制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达到治疗宿主传染病的一种措施。 巴氏消毒法:采用较低温度杀灭液体物质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而不影响物品原有风味的一种低温湿热消毒法 表面消毒剂:对一切细胞都有毒性,不能用作活细胞或机体内,只能用于体表及环境消毒的化学药剂。

抗代谢药物:能与体内代谢物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影响或拮抗代谢功能的药物,通常它们的化学结构与体内的核酸或蛋白质代谢物相似。 抗生素:主要由微生物产生的的次生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在很低浓度时就能抑制或干扰它种生物的生命活动,可用作优良的化学治疗剂。 质粒:主要指原核生物核基因组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dsDNA分子,即cccDNA F质粒:又称F因子、致育因子或性因子),是E.coli等细菌决定性别并有转移能力的质粒。 原养型: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的野生型菌株。

光复活:UV照射后的微生物立即暴露于可见光下,可出现明显降低其死亡率的现象。

暗修复:如果DNA的损伤较为严重,就必须进行切除修复。这是不依赖可见光,只通过酶切作用去除嘧啶二聚体,随后重新合成一段正常DNA修复方式,

转化:受体菌直接吸收外源(供体菌)DNA片段而获得后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转化或转化作用。 转导:受体菌直接吸收外源(供体菌)DNA片段而获得后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转化或转化作用。

普遍转导:通过完全缺陷噬菌体对供体菌基因组上任何小片段DNA的“误包”,而将遗传性状传递给受体菌的现象。

接合:供体菌(雄性菌)通过性菌毛与受体菌(雌性菌)直接接触,把F质粒或其携带的不同长度的基因组片段传递给后者,使后者获得若干新遗传性状的现象。

原生质体融合:通过人为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从而获得同时带有双亲遗传性状的稳定重组子的过程。 感受态:细胞处于能够吸收DNA的状态称感受态


微生物的种:微生物的种是一个基本的分类单元,是一大群表型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的其它物种有明显差异的所有菌株总称。 亚种:在种内,有些菌株如果在遗传特性上关系密切,而且在表型上存在较小的某些差异,一个种可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小的分类单位,称为亚种。

模式菌株:在微生物中,一个种只能用该种内的一个典型菌株作为其具体代表,此典型菌株就称为该种的模式菌株(type strain) 菌株:或称品系,指同种微生物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

纯培养物:如果某一培养物是由单一微生物细胞繁殖产生的,就称之为该细菌的纯培养物

正常菌群:生活在健康动物各部位、数量大、种类较稳定、一般能发挥有益作用的微生物种群。 大肠菌群: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抗体:抗体是高等动物体在抗原刺激下,由浆细胞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抗原:又称免疫原(immunogen),是一类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抗体及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0a56469763231126edb11c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