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到了一定年龄才能读懂

2022-04-30 08:00: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到了一定年龄才能读懂》,欢迎阅读!
人生,年龄,才能,一定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到了一定年龄才能读懂



西谚云。“人的生活在四十开始”。好像四十以前,不过是几出配戏,好戏都在后面。

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作自己所能作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科班的童伶宜于唱全本的大武戏,中年的演员才能担得起大出的轴子戏, 只因他到中年才能真懂得戏的内容。 01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有很多的人要是没有大难临头往往不会发挥出其真实力量。

测验一个人的品格,最好是在他失败的时候,失败了以后,他要怎样呢? 伟大,高贵人物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的坚韧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终至克胜阻碍,以达到企望的目的。

倾跌了以后,立刻站立起来,而去向失败中战取胜利,这是从古以来伟大人物的成功秘诀。

你或者要说,你已经失败得次数过多,所以再试也属徒然吧;你已经倾跌得次数过多,再站立起来也是无用吧?

胡说!对于意志永不屈服的人,没有所谓失败!

不管失败的次数怎样多,时间怎样晚,胜利仍然是可期的。 “不是别的,失败只是走上较高地位的第一阶段。” 许多人之所以成功,就是受赐于先前的层层失败。 02

以独立之心,做合群之事

这个时代需要的:温和而坚定、悲悯而宽恕的力量。 人需要有独立的精神。


而这种独立的精神,在知识碎片化,信息网络化,流言瘟疫化,拜金痴迷化、婚姻情绪化等等的时下,更显得尤为重要。

这不是说独立就是我们的终极目的,客观上说,也没有谁能够脱离群体去生活。 人是群居动物,不可以孤立。孤立是相对的,真正孤立的个体是不存在的。只是圈层疏密、大小不同罢了。

我期望自己能够“以独立之心,做合群之事”。 03

保持一点抵抗的精神 守住自己的良心一厘米

人需要合群,否则社会无法运转,但是合群并不只是跟着群体走,无论什么时候,人都要保持一点抵抗的精神。这种抵抗的精神,可以让你不至于在茫茫人海中丢失自己,甚至与船同沉。

这个时代需要进步,这是共识。在还没有取得进步之前,需要保留耻感和痛感。也许你改变不了什么,至少你可以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你自己抗议不去做。 抵抗精神,不只是战场上的浴血奋战,更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要引领时代,跟得上时代,另一方面,也要和时代保持一点距离。 04

无常,是人生的常态 泰戈尔曾说过:

你今天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

所有的丢失,都是为了珍爱之物的来临腾位置;所有的匍匐,都是高高跃起前的热身;所有的支离破碎,都是为了来之不易的圆满。 老子曰: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纵然旦夕福祸,悲欢离合,生命虽无常,生活却照样进行。

人生原本就是一个得到和失去的循环,喜欢的就去追求,想说的就勇敢表达,拥有的就好好珍惜,无法改变的就坦然接受。

对名对利,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一切顺之自然,才可以在这无常的世界,保持心灵的平静与安宁。

懂得无常,才能经过人生的荒凉,才能到达你内心的繁华。


05

若能待老师如父母,可否待父母如老师 看到一则小故事:

在工作上失意的男人,接到了父亲打来的电话。 父亲说明天来儿子家,送自己种的白菜给他。

做儿子的很不耐烦:“为了这么便宜的东西折腾什么?”话音刚落,妻子将电话接过,一边应承一边谢着父亲。

电话挂断后,妻子对男人说:“看看你对待领导那劲头,你什么时候能拿出一半来对待父亲呀?”

男人感到惭愧,在第二天父亲冒着严寒上门后,做儿子的他像对待领导一般, 泡热茶、点香烟、扶车门,还在午饭时特意做了父亲爱吃的菜……父亲显露出孩子般的忐忑和惊慌,享受着儿子突如其来的关怀和礼数。

父亲归家后,母亲打来电话,向儿子描述着父亲的兴奋:父亲变得跟小孩子一样,把儿子给他倒茶、点烟、开车门的事儿,不厌其烦地讲了好几遍…… 儿子感受着母亲声音里的笑意,眼眶酸涩,百感交集。

倒茶、点烟、为领导开车门……这些几如现代社会生存法则般习惯性的举动,平日里,自己不知会在领导面前重复多少次。而在父亲面前,作为儿子,仅仅做了一次。

当你不断上进,迟早会超越父母的水平。但,这不能成为你忽略父母人生经验的理由,因为,学位、知识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生阅历,更不能取代父母的慈爱之心和倾囊相授之情。

即使父母对你再也没有“指导价值”了,也不能成为你蔑视他们价值的动因。 因为,人生还有伦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0cc7ac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c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