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建筑赏析

2023-03-06 22:23: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州博物馆建筑赏析》,欢迎阅读!
苏州,赏析,博物馆,建筑

苏州博物馆建筑赏析

苏州博物馆是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封笔之作,贝聿铭是美籍华人,祖籍在苏州,他曾设计的肯尼迪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经典之作。苏州博物馆于06106日正式对外开放。苏州博物馆是现代和传统完璧的结合。新馆成为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新馆紧邻拙政园、狮子林等苏州古城的文化精华,在这样的环境中建造一座崭新建筑,并使其与周围融为一体,实属不易。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它就想一位跳动在现代气息的脉搏中而又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学者。它的粉墙黛瓦,它的钢筋铁骨,与这个城市与这个时代融合的天衣无缝。博物馆高高的白墙阻隔着今日的苏州城貌,它自成一体空间,尊放着苏州的历史遗存。无论是出自对历史的尊重,还是出自提示一种阅读历史方式的需要,或是出自贝先生的建筑理念,州博物馆最终出落得有如象风清月白中的白莲一样,静静地飘落在古城之中,那么安详,那么清素。

在建筑立面高度上,为充分尊重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参照东侧的忠王府高度,博物馆建筑以地面一层为主,主体建筑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局部建有二层,高度16米。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中轴对称布局方式,和东侧的忠王府



1


格局相互映衬。而庭院以及展厅在空间序列上沿南北方向层层递近,也符合苏州古城民居的生长规律。

博物馆大门为玻璃重檐两面坡式金属梁架结构,既含有传统建筑文化中大门的造型元素,又以现代材料赋予其崭新的风格。步入博物馆大门可以看到一个空旷的庭院 。建筑采用深灰色石材做屋面及墙体边饰,与白墙相配,清新雅洁,与苏州传统的城市肌理相融合,为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内涵。位于中轴线上的八角形中央大厅,是连接博物馆各个功能区的枢纽。中央大厅屋顶之上,金字塔形玻璃天窗的设计,充满了智慧、情趣与匠心。中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大约占博物馆面积的五分之一空间,是一座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直曲小桥。主庭院北墙与拙政园中的补园相邻,而水景始于北墙,仿佛由拙政园引水而出。北墙下是以山东泰山石为材料的片石假山。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 与相邻的拙政园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了一体。灯光照射下的片石假山层层叠叠,此时假山已不再是假山,更像是自然界中真实的群山。贝聿铭创作此景的灵感来自北宋书画家米芾的山水画。夜色下的博物馆主庭院,也别有一番意境,一些细部比如灯具的设计也与整体风格相协调。

偌大一个博物馆,东邻太平天国忠王府,北依名胜极品拙政园,西南面对千年古城的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黛瓦院落。其风韵,其神采,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111272800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9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