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建设美丽乡村

2022-05-08 12:27: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建设美丽乡村》,欢迎阅读!
环境污染,乡村,治理,农村,美丽

案类案号:提案第20140199

案由: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建设美丽乡村 提出人:农工党广东省委会(1)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容:

近两年,在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广东省也积极响应号召,在各市县掀起了“美丽乡村”建设热潮。目前美丽乡村建设已在全省范围内全面铺开,不少县镇都设有试点村,有的已分批次申报省、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很多乡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公园、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也相继完善。 一、基本情况

为加快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广东省深入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政府认真研究部署,不少地方建立了示范区、镇,在村道、路灯、污水处理、垃圾分类、通讯影视光网化工程等方面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各项督查工作。广东省美丽乡村建设起步早,较好地处理了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形成了城乡互动、相互促进的协调发展局面。广东省积极探索、创新了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坚持了规划先行理念,挖掘、传承和弘扬了岭南文化,开拓了投入筹措渠道,发挥了农民主体作用。部分村镇如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红山村,炭步镇朗头村等将农业资源优势与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开发旅游项目、旅游产品,走农旅结合之路,举办油菜花节、芋头节、古村落旅游等,不仅为乡村旅游聚集了人气,为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搭建了平台,而且还提升了农业品牌价值,形成了特色各异的格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村民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乱扔乱倒垃圾、随地放养鸡鸭等家禽,水塘发臭、蚊蝇滋生。部分乡村的道路、街巷、村民房前屋后,甚至田间、沟渠,脏乱现象十分普遍,环境卫生较差。在部分工业化程度较高的乡村,水源、土壤和空气等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影响村民身体健康。

(二)美丽乡村总体规划不足。美丽乡村建设缺乏整体的规划和协调,很多项目出现重复建设景观雷同的情况,不少村镇各自为政,多以一村一事为主,缺乏与整体布局相协调的规划。村镇各自为政发展不仅规模做不大,而且景区建设雷同,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三)美丽乡村特色不够鲜明。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村特色突出不够,岭南生态、山水、宜居村落特色不浓厚,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民居、古建筑、古村落,没有做到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建设档次不高,主题不鲜明,文化主题挖掘不够,流于形式,千篇一律,旅游文化发展硬件基础较差。 (四)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很多项目没有投资建设主体。

目前我省大部分镇村美丽乡村建设采取了市、区、镇三级拨款、资金补贴的方式或部分村自筹资金,政府投入大,负担重,并未和农民的实际利益挂钩。部分村完全依靠上级拨款,使得部分项目工作开展缓慢,建设、管理质量参差。乡村游专业村、赏花游特色村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建设用地指标制约,企业资金投入不足,企业投入积极性不高,农家乐经营能力有限。条条框框多,审批手续复杂的局面,也很难吸引企业积极投资。

(五)生态旅游文化发展不足。乡村旅游与文化融合不充分,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内涵,旅游与文化发展脱节。文化旅游产品创意不足,文化欠缺新意。各地乡村主题文化挖掘不够,岭南乡村特色不明显,文化旅游品牌缺失。


办法:

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农村环境污染

建立村级卫生保洁制度,建立专门环卫队伍,制定相关卫生保洁标准,做到乡村环境卫生有专门经费、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在农村全面推广生活垃圾农户自觉分类、村级集中收集、镇(街)每天定时清运;在距离农户合理范围设置无污染、无臭味的垃圾桶,以方便村民投放。加快建设环保设施,治理水源、土壤、空气污染,同时实施农村改水、农户改厕等惠民举措,改善生态环境和村民生活条件,恢复绿水青山。

二、政府科学规划,将生态农业、乡村休闲旅游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之中

将生态农业、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纳入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新农村建设。对产业发展目标、布局、产品、措施做全面科学规划,防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无序发展。建立齐抓共管机制,部门协作,尤其是农业、旅游、林业部门在产业发展、行业管理、宣传推介、人员培训等方面分工协作、积极配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成立领导小组,汇集农业、文化、旅游、宣传等多部门,在工作中形成各部门之间有效衔接配合的长效机制。

三、以品牌理念进行规划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文化

利用农村自然山水、历史文化、特色产业来发展赏花旅游、生态节,突出一区一主题,一村一品牌,让景色各不同。结合乡村文化、现代农业产业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态文化旅游活动,做到月月有节,丰富活动内容,同时强力推介,扩大社会影响。以绿色生态为基调,开发鱼类水产品、生态水果,纯净无污染绿色蔬菜,以农家风情、农耕文化为主题的装饰品、纪念品,以及特色花卉盆景等为主的旅游商品。与现代农业产业结合,打造休闲旅游专业村,如与蔬菜产业结合、与水产结合,农产品加工等,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带,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彩、四季可游。 四、以生态旅游开发为主线,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经济

政府应该从过去的“政府主导、行业配合,农民受惠”转变为“政府引导、行业主管、企业主体、农民受益”。政府应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村休闲旅游的宣传、推介、建设等,并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加大力度引进企业投资,让农民自己主动拿出土地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经济,农民成为受益的主体。建立以重点生态旅游景区为龙头,以农业旅游点、农家乐、休闲农庄为基础,以乡村旅游专业村为特色的点线面相结合的乡村休闲产业体系。改革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管理机制,挖掘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突出文化旅游产品特色,增加项目创意策划,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性和吸引力。将农村土特产品开发为旅游商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呈现出生态、休闲、观光、文化旅游等新功能。 五、严格规范乡村休闲旅游经营活动

规范乡村旅游和从业人员,评比休闲农庄和星级农家乐。借鉴武汉市东湖区石榴红村建设经验,农民可通过资源出让、入股、就业、自主经营农家乐等培植以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发展农村经济,建设乡村休闲游专业村特色村,大大提高农民收入。将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养殖、农家乐生活污水通过生态的方法进行处理等,推动乡村休闲游走健康、有序发展道路。对市政设施、污水处理、电力、道路、合格进入星级农家乐进行奖励补助。

六、建立农村生态恢复与补偿制度

建立对生态环境进行补偿的排污收费政策,完善生态破坏限期恢复制度及环境污染限期治理制度。对农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行为做出行政决定,限定破坏者在一定期限内完成对已破坏生态系统的恢复,污染者在一定期限内完成对污染环境的治理。考虑生态资源的保护、恢复、更新,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


制定资源价值补偿制度,保证农村生态资源环境的永续利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14e76276c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