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河文化与黄河精神的关系

2023-03-29 07:23: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黄河文化与黄河精神的关系》,欢迎阅读!
黄河,精神,关系,文化

浅谈黄河文化与黄河精神的关系

黄河河是一条历史悠久的河流,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与黄河水旱灾害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黄河文化和黄河精神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黄河文化和黄河精神进行有效地结合,将为黄河治理与开发提供有力的精神力量。本文主要阐述了黄河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黄河精神的内涵,并且对黄河文化和黄河精神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一、黄河文化

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毗邻黄河水而居,在黄河流域创造了璀璨的古代文明,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在远古社会,黄河流域已有远古人类的踪迹。山西芮成西侯度遗址发现有距今180万年的刮削器、砍砸器、三棱大尖器等人类留下的遗物。直立人最早的化石以陕西蓝田猿人为代表,距今100~150万年,这是迄今已知的亚洲北部最古老的直立人。

黄河流域远古文化遗迹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其系统性方面,在我国都是首屈一指的。仰韶文化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社会的典型代表。仰韶文化遗址首先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所以被命名为“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时期,黄河流域的先民通常集结成一个个凝聚式群体,其社会结构已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另外,仰韶文化时期的半坡人的制陶技术已相当成熟。约当仰韶中、晚期之交是,黄河下游的先民发明了“轮制法”,系当时制陶的较高水平。

黄河流域气候适宜、位置适中、土地肥沃、资源丰富,这使得黄河流域长期以来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我国的七大古都中,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或黄河沿岸。

农业和科学技术在黄河流域的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农业领域,引泾、引洛和引渭三个系统的灌溉工程形成了交完整的灌溉网络,特别市郑国渠这一引泾灌溉工程的修建,促进了关中地区农业的发展,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在科学技术领域,黄河流域的先民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规律,结合黄河中下游地区农


业生产的时令,把一年二十四等份,创立了“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先民们的智慧结晶。

在当今形势下,黄河流域文化的发展有了新的要求,因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这一理念应运而生。“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是一种新的治河理念,其初步理论框架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为黄河治理的终极目标;“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是体现终极目标的4项主要标志。该标志可以通过9条途径可以实现,“三条黄河”建设是确保各条治理途径科学有效的基本手段。

二、黄河精神

黄河具有“善淤、善决、善徙”的特点。根据文件资料的记载粗略统计,从先秦到国民党统治时期的2500多年里,黄河下游的漫溢、决口和改道大约有1593次,平均每三年就有两次决口,大的改道有26次。改革开放以来,黄河流域的经济迅速发展,工农业用水量,水资源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在如此严峻的形势面前,黄河流域的广大民众以及黄河工作者与黄河水旱灾害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黄河精神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

“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10字黄河精神,凝结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 “团结”是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生产力。有了坚强团结的集体,就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务实”就是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唯书,不唯上,但唯实。作决策,办事情,不能超越实际、脱离实际,不能劳民伤财,不能图个人名利。务实就是要克服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反对作风浮漂、沽名钓誉、不切实际的不良作风。要形成务实的作风,必须注重实际,力戒虚名;注重实践,力戒浮漂;注重实干,力戒空谈;注重实效,力戒形式。

“开拓”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知难而进,锐意进取,把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开拓创新,必须有饱满的工作热情、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扎实的工作态度。

“拼搏”是一种精神状态。干事业要有一股拼劲,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好,容易调动人的全部积极性和潜力,更有效地进行工作和创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165d2cebceb19e8b8f6baf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